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昭萍记忆 | 老街和电影《月光下的小屋》

昭萍记忆 | 老街和电影《月光下的小屋》

2022-06-24 19:42:41



昭萍记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从本期开始本网将陆续向您介绍包涵萍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乡土人情、民俗非遗、传统美食等。一处风景、一份美食、一种习俗、一首民谣、一件物品、一个地标…都汇集成“乡情”二字。欢迎国内外的萍乡投稿,用你的笔书写昭萍美好的记忆! 

“小南京”是上栗老街的别称,解放前,上栗老街有200多家店面,商贾云集,生意兴隆,水陆交通便利,是一个较大的商品集散地。最近十几年,老街己被周边日益新起的街道所淹没,显得破旧、杂乱,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老街分为南街和北街。两街隔河相望,全长不到2000米,街上全是店铺。

从北街的郭家弄子出来就是老街最繁华的地段,往北下街走,那里有一个电影院,那是当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每天都会上演,一毛多钱的票,看的人很多,有时一天要放好几场。


遇到有好的片子,一整天都连场放。那时候没有电视,电影就成了人们唯一的文化生活啦。


在电影院的旁边,有一家国药店,是老街上最齐全的药品店,因为是国营的,药品齐,又是牌价,顾客最多,那时候没有假药,价钱是人们选择的重要标准。

电影院的对门便是上栗饭店,这是当时老街上唯一的饭店,是南来北往客人来上栗投宿的唯一选择。


那时候住店,光有钱是不行的,还得有单位的介绍信,就连农民要住店,也要有当地生产队开具的介绍信,不然你是住不上的。


饭店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年区里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之时。那时,每年都要开一次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会议,有几百人参加,由于交通不便,乡镇来开会的人都要往宿,饭店就把所有的房间都用来接待会议代表,要是住不下,就只能加地铺了。

这种大会一般都要开三天,每年如此。大概是到了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才没有再开了。1985年电影《月光下的小屋》剧组来上栗老街取景拍摄,住的也是这里。

上栗饭店相邻的是百货商店,那是当时人气最旺的店铺,在物资极度短缺的年代里,作为国营的百货商店,供应相对好多了,虽不能做到应有尽有,但比 起其它地方,己是极大地丰富了。

那时候,很多东西还凭票供应,买布要有布票,买食品要有粮票,买肉要肉票,甚至还有糖票、烟票等。


总之没有票证,有钱也买不到,如果有关系,能找到领导批条子也是可以的,不过一般百姓是批不到的。尽管不一定能买到想买的东西,但乡下人到了街上,都会到百货商店来看看,回家后也好增加一点谈资。

百货商店的对门有一家照相馆,那时很少有人自己有照相机,遇到结婚,小孩满百日,参军,照全家福等等,都要来照相馆,那里也成了人们光顾的重要场所,能到照相馆来照相的人,一般是喜事居多,照好相后,还得等上几天再来拿相片,拿到相片,总是很高兴的,那年代,照相是很喜悦的一件事。


北下街还有理发店,小吃部,手工业联社、镇医院,到了80年代,在萍栗公路旁建起了一栋二层高百货商场,成为很长时间老街上的最大商店。

在老街上有一家钉秤的老店是经营最久的,在其它店铺由于发展而不断变迁中,它一直在北下街的街上做生意,钉秤的老板是个外地人,一直在这个店做,店的规模一直末变,人员也不多,就3--4个人,做的杆秤式样不少,手艺很传统,大多是手工操作,极少用机器,由于手工做,产量不大,生意一直平稳,发不了财,也不会挨饿,在他看来,守住了这门手艺就有了生存的资本,在老街上,这样的老店几尽绝迹。

北下街最吸引小孩的地方就是冰厂了。那时候,只要到了夏天,冰厂就开始做冰棍,一些街上的小孩,便利用暑假去卖冰棍。


那时一眼香蕉冰棍是3分钱,绿豆冰棍5分钱,那时家长对小孩的奖励的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冰棍了,只要说做好什么事,就给你买一根冰棍,那这件事就一定会做成。那时候给小孩买一根冰棍,能让他高兴一天。

往北上街走,,那时没有其它专业银行,要办理银行业务,只能到这一家银行去。,,那也是很多人经常要去地方。


那时候没 有手机,电话也很少,一般的交流都是靠信件来完成,有急事要发份电报,也都是由邮局来做,至于订报纸、杂志更是邮局一家经营的,那时候的邮局是人们与外界联系的纽带,邮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

在北街最东头,还有万寿宫,在宫中,和道教的神共处前后两宫,这在其它地方可能不多见,而老百姓是见神就敬,其实和道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宗教,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而是从印度传入的外来教,二者的有很大的区别。


两教能同宫相处,也体现了的兼容性,作为慈详之教,吉详之教,在万寿宫也得到了其体的体现。

老街的中心地大约是在栗江桥处。栗江桥是通往南街的唯一桥梁。在桥的旁边有一所医院,也是人流较多的一地方。过了桥就是南街了,南街最有名的是市门口,上栗镇小。


市门口有一家小吃店,卖米面、米豆腐、油条、大片子、烧饼、牛舌头、包子,那时到街上,总要去吃一碗米面,一碗米面2毛钱,最好吃的是米面上的臊子,就是肉丝做的拌料,要是钱不够就吃1毛7分的,1毛7的面是没有臊子的。总记得那时的面比现在好吃多了。


今天的市面上,大片子、牛舌头、烧饼己经少见,不知道是没人吃了还是无利可图,这些昔日的美味小吃,己经成了往日的记忆。

上栗镇在80年代以前,外地都把它叫作上栗市,连南昌、长沙等地汽车站标注的地址都是叫上栗市,只是上栗县成立后,大都开始规范叫了,现在的上栗镇是上栗县政府所在地。


老街只在记忆中了。


图片:熊宜强


爆料热线:0799一36661138     关注主页 精彩链接


地址:上栗县上栗镇平安北路30号三 



   


有着同样的感情

怀着同样的期许

迈着同样的步伐

我们一路前行!

|军政商贸|教科文卫|社会民生|奇闻趣事|

编辑秋 柳 闲 者 华 仔 

审核长 远         

投稿邮箱1291870290@qq.com

新闻热线:0799——3661138

广告热线:18179920098

活动策划:1817992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