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在路上——月光和梦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曲家系列音乐会之一

【在路上——月光和梦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曲家系列音乐会之一

2022-07-03 20:00:11



       这场音乐会由八首作品组成,作曲家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创作的风格和技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纵观整体的创作,不仅有世界首演的《梦之门》,还有《石之乐》这类独特演奏形式的偶然音乐,更包括了很多著名作曲家对中国古老音乐、音乐等为灵感而创作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乐器的创新运用,尤其是对钢琴的音响和音色的开发,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首作品为周龙老师的《磬灵》,是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的三重奏。作品将石磬和贾湖骨笛这两件中国最古老的乐器用全新的方法演绎出动人心弦的音响。音乐一开始,大提琴和小提琴便营造出了一种空灵的气氛,这时钢琴缓缓加入,似乎是在模仿钟磬的敲击,随后三件乐器交织在一起,时而伴随着钢琴奏出的钟磬的叮当声,时而大提琴奏出空荡的泛音。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这也是整场音乐会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技法——钢琴演奏者站起身来,将手伸入琴中,拨奏钢琴内部的琴弦,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琶音音响。作品在第一部分一直保持一种空灵、古朴的音响,但又不止于此,大提琴不只是渲染气氛,它还带动了一场美妙的合奏。当展现古老音响的器乐独奏结束后,压抑的气氛还未褪去,便由大提琴带领奏出一段全曲最激昂的旋律线条,在笔者看来,这段旋律甚至比结尾处大提琴炫技的华彩乐段还要动听。当然,作品的两部分处处相呼应,在大提琴的华彩乐段后钢琴便再次奏出了贾湖骨笛的轻巧乐思。钢琴既似是附和着弦乐器的呼应,又在一串串琶音的爆发中,带领着弦乐器归于空泛的音景中。这时钢琴演奏者再次站起身来,拨奏琴弦,最后像是变成三件弦乐器的静止、归无。而这带给听众的震撼,无疑是将作品所承载的古老编钟的神韵,使其永恒的徘徊。


       余家和的《空山人语响》是一首胡琴六重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作品创造性的以模进手法、轮指和滑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鸟鸣声,营造出诗中深山幽谷的意境。王维这首唐诗以情写景,借景抒情,这首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景交融,无意展现出中国古典的美学观。这首作品独具特色的是加入了贝司的运用,使贝司独特的音响效果配合演奏者高超的技法,呈现出“曲径通幽处”的韵味。高胡、二胡、中胡以及大提琴的独奏,无不展现出作曲家的奇思妙想,如创造性的使用了三弦拉戏式的手法;同时也寄予了作曲家对刘天华先生的敬佩之情。可谓“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三首作品是任达敏老师的《“落水天”主题幻想曲》,小提琴、单簧管和钢琴的三重奏。这也是整场音乐会笔者最喜欢的一首。这首没有特殊的炫技,但是却把中国岭南音乐这一古朴的广东地方音乐用现代的音乐风格灵活的呈现出来。作品取材于广东民歌《落水天》和《落雨大》,这具有抒情和伤感气氛的民谣,在作曲家的手中,摇身一变成5/8拍的简约现代风格。作品采用了自由变奏和主题对比发展的手法,在一开始处,单簧管、小提琴和钢琴便纷纷独奏“下雨”主题,然后是这一主题的合奏,虽然好像是只有简单的重复,但是在听众对这一主题动机加深印象的同时,新的发展随之而来——不再是简单的对民歌进行改编,而是融入了现代作曲技法。变音、转调、和一些不协和音的出现,对主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挖掘和处理。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奏,似乎出现了爵士的元素。起先,爵士元素只是在每一句的结尾处小声的应和,随后猛然间,三件乐器合奏时,一个被全新装饰的主题出现了,爵士乐的风格伴随着演奏者轻巧的演出散发到全场,像是要跟随一起摇摆起来。这首简约又现代的创作让人在听过所有作品后,都仍对这一“雨中曲”回味无穷。


       第四首作品为Gheorghi Arnaoudov的《梦之门II》。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弦乐五重奏。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在世界的首演,很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的第二部分是为弦乐五重奏而作的三首无声诗,从某种角度来时,其实是标题音乐的意味。曲目的三个部分都有标题,第一部分为“那朵悲伤又快乐的大丽花“,第二部分为“只因你在我心底沉睡”,第三部分为“不夜之空”。但是标题的作用不是在着重描述乐曲的内容,而是引领听众进入一场美妙绝伦的情感体验,曲目的名字是借鉴了诗歌,而诗歌的意境也和这部作品的三个乐章交织在一起。作品一开始便营造出了神秘莫测的梦境,音乐如诗歌一般悠长,弦乐像咏叹调一般牵动着情节的发展;同时又像诗歌一般简洁,对每一个主题的塑造灵巧又情趣盎然。三个乐章层层呼应,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似乎是长梦不醒,又像是一首半梦半醒的诗。

       下半场以齐格蒙特·克劳资《石之乐》开始,值得一提的是表演者也正是作曲家本人。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演奏家将石头放置在琴弦上,利用金属棒拨揍琴弦使琴弦的震动与石头产生摩擦从而发出音响效果。这一独特的演出方式使笔者想到了约翰凯奇的“预制钢琴”创作。尽管用到的是石头、金属这样的材料,音乐却出乎意料的和谐,琴弦与石头碰撞出规律的律动声。这一创作形式丰富了钢琴的音色与表演形式。也正是作曲家采用“偶然音乐”的创作手法,才使得每一次的聆听都显得弥足珍贵。因为石头在琴弦上的滚动不受控制,所产生的音响效果自然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一场的表演都是一次全新的创作,带给观众的自然也是一次全新的听觉与视觉体验。


       泰国作曲家庞纳荣的《巴瓦纳》是一部受哲学启迪而作的作品。四个乐章分别为:慈爱、怜悯、快乐、平和。大提琴、钢琴、古琴组合的中西交融乐器伴奏与作曲家的创作主旨相得印彰,即全世界人民共同为地球祈祷。男中音的唱词采用古梵文,这是一种在寺庙祈祷时所用的语言。演唱者王雷沉稳的嗓音似吟诵般纯净,正如作品的音乐主题慈爱、平和。


       《在路上——月光和梦想》是作曲家Bank Sary受一部文学作品影响而创作的音乐作品。作曲家的灵感也正来源于诗的题目“在雪佛兰的车轮上”。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长笛、低音单簧管这五种乐器的配合,时而营造出缓慢优美的旋律,时而又营造出激烈震撼的音响。美妙的音乐不仅是作曲家情感的再现,更像是他描绘出的一副画卷,画里的年轻人在月光下前行,怀揣着梦想与对未来的憧憬,有迷茫有冲动,但终将归于平静,因为梦想在路上月光在路上。


       音乐会以陈怡老师《家乡的歌》收尾。整部作品用了大提琴、小提琴、钢琴三件乐器。因作曲家的故乡是中国广州,所以音乐素材也取自于其家乡广东音乐 中的三首曲调(旱天雷、饿马摇铃、赛龙夺锦)。三首民间音乐曲调始终贯彻整首作品中,在作曲家的手下经过不同变奏发展,刻画出不一样的音乐性格。第二乐章抒情的赋格曲中,柔美的小提琴低沉的大提琴与清澈的钢琴三者浅浅交融,像是在彼此倾诉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音乐的最后由不同织体的对置交错出一副欢庆热闹的场面,欢快的旋律再次响起,整场音乐会在这轻松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笔者十分有幸能在今夜,聆听到这八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的创作,以及天津音乐学院的各位专家和教授的精彩演出。通过他们的音乐,似乎能看到当代作曲家在吸取各国传统音乐灵感、对传统进行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就像国家“”的战略,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旗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的与沿线国家共创繁荣共同体。而在音乐广阔无垠的疆域中,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