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德彪西《夜曲》之《海妖》

德彪西《夜曲》之《海妖》

2022-07-11 18:20:45

应一位粉丝的要求,今天分享一首对她来讲具有特殊意义的乐曲,它就是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夜曲》中第三段《海妖》,希望她能够喜欢今天的分享。说起这部作品真的很惭愧,虽然学习古典音乐多年,德彪西我知道的最有名的作品是《牧神午后》,《夜曲》真是了解不多,不过既然帅帅的古典本着为大家分享好的古典音乐的初衷,有需求就要尽量满足。我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终于了解了个大概,下面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这个《夜曲》之《海妖》

《夜曲》是德彪西在1898-1899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三联画”。

这里所说的夜曲,并不是一种体裁形式,而是一个总标题,他包含了多种多样的音响以及特殊的光线。德彪西还分别为这三首夜曲起了名字,第一首是《云》,第二首是《节日》,第三首就是《海妖》。

在西方海妖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群仙女,她们叫赛伦。上身为美女,下身是海鸟。她们用妖艳的魅力和诱人的歌声,蛊惑航海者,使他们葬身海底。

德彪西本人为了听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在首演前还亲自写过一段文字解说:是这样解释的:“……《海妖》里可以听到海的音乐,以及无限细致的节奏。在月光映照下,海面波光粼粼,远远可以听到海妖的神秘喧闹的歌声。”据说,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来自雷尼埃(Henri de Régnier的诗《洛姆与海妖》(L’Hommeet la Sirène)或斯温伯恩(Algermon Charles Swinburne)的《夜曲》,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海中出现的美人鱼以及她们对水手致命的诱惑,这也正是他为之着迷的地方。


乐曲开始是一幅以竖琴为主的平静的海景画图。但是,在水波漏动中,渗透了一种几乎听不出来的奇妙音响。这种音响,柔和清纯,悠远融情不是弦乐,也不是管乐,而是人声!为了表现“海妖”的诱人媚态与迷人歌声,德彪西在管弦乐中加入八个女中音和八个女高音,用无词的“啊”声,融化在配器的多彩色调中。

    海浪在弦乐组发出震颤的音响,在管乐组进起斑斓的波花。这时,月光下的大海银辉烁烁,在竖琴泛音中闪动。静静的夜,寂寂的海,天际浮来船桅帆格的残影:

    这时,女妖唱出奇异的歌声,召唤着海上的航船。艳媚的女高音唱出一支新的旋律,音调平淡,但节奏丰富;接着女中音用沉郁的嗓音唱下去:

    很快,海妖的歌声与大海的浪声交融,弦乐半音上行腾起一片水花。这时,管弦与人声骤然发出强烈的齐奏。转瞬之间,又沉寂下来。仿佛,海妖将船只诱人水底世界。

    稀疏的管弦乐总谱上,留下静谧的空间。刹那间又布满缤密的音符。飘飞的音符从作曲家笔下铺向月光辉耀的大海……

    海浪声与歌声唤起人们对海妖童话的回忆。

    结尾,弦乐拉出波平如镜的长音,木管与坚琴轻漾细波,坚琴的泛音闪出烁烁银辉;在晶莹剔透的水的世界,袅然飘逝的人声,轻轻放去海中仙女的妖冶身影。

其实在德彪西的作品中水一直是他最喜欢的元素之一,这也许与其童年的经历有关。德彪西喜欢大海无穷尽的变化,喜欢那变幻莫测、美不胜收的海上景象,甚至迷恋所有与水相关的事物:雨、雪、波浪、池塘……表现大自然,这也是德彪西的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

德彪西可以说是个天生叛逆者,他敏锐、骄傲而极其感性,只会被那些绝对纯净、真正的触及心灵的东西打动,他把个性收藏在绝对自由的内心,为我们打开了被所有人淡忘却与人类情感息息相关的幻想之门。特别是《海妖》,也许迷离,也许像泡沫般短暂,但到底将我们生命沉底的结局着上了诗意而浪漫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