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春季安全课 | 校园贷,我们不约!

春季安全课 | 校园贷,我们不约!

2022-05-05 19:54:45

“校园贷”这个词想必我们都不陌生,它号称“低利率、低门槛”,而且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要你想贷,就能贷到几千甚至几万元。而这种贷款方式受到不少急于用钱的学生青睐。


小信先帮大家回顾一下校园贷四种常见陷阱:


陷阱一:以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帮贷款

陷阱二:冒用大学生身份贷款

陷阱三:网上设虚假贷款公司

陷阱四:以“黑户”为幌子吸引大学生贷款


重点来了!


今天小信给大家揭晓校园贷的新套路


故事Ⅰ   

广州市反诈中心根据实时警情监测发现,随着各高校陆续开学,各区派出所陆续接到“为赚取佣金而帮他人冲业绩而申请网络贷款却被骗”的报警。

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又想赚点零用钱的特点,编织谎言,谎称自己“在某网贷平台工作,需要冲业绩”,引诱在校大学生帮忙办理“贷款”——让在校大学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申请网络贷款,将放款转账至骗子提供的指定账号。

骗子还声称本金及利息由他本人按期偿还,而该同学每贷款一笔即可得40-150元的佣金。

可事到最后,报警人却发现骗子拿了钱跑路了,而那些尚未偿还的款项仍需申请人自己来偿还。

下面小信帮大家解剖一下大学生究竟如何入坑的。

骗子先以“佣金、提成”为“幌子”,给你点蝇头小利让你尝到甜头,同时,骗子还会按照约定偿还前几期的月供,取得你的信任,与此同时会继续诱导你或更多的人贷款。

当你身陷其中时,便断绝联系。由于贷款是用事主的身份信息申请的,所以剩下的还款自然需要事主偿还。

同时,骗子还会利用学生容易受怂恿、易被哄骗的特点,利诱部分已上钩的学生,,继续拉身边的同学加入“骗局”,相当于是“发展自己的下线”,骗子还可以从中抽取部分“佣金”。

故事 Ⅱ  

今年春节期间,江苏陈女士突然接到好友张某打来的电话,对方声称,陈女士只要到一家公司帮点小忙,就能赚到三千元至五千元不等的好处费。

而陈女士也没有思考,就答应了。按照对方的要求,陈女士把手机号和银行卡都给了张某,并对着对方手机点头,摇头。几天后,张某把多了三千元的银行卡还给了陈女士。

可是,一个月后让陈女士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她不停地接到催债电话,称已欠债9万!联系张某,电话已经打不通了,微信也拉黑了。原来张某是利用陈女士信息办理很多网络贷款。

    其实,受害人对着手机摄像头点头、摇头的过程,就是网贷平台借款时履行的身份验证程序。

骗子就是看准谁也有贪小便宜以及信任朋友的心理而骗了陈女士。



   如今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很容易钻进骗子的圈套里。不少同学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可谓是“半月光族”,而自己又有着许多想买的东西,自身的消费支出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消费能力。

其中女生强烈的购买欲,过了“三八女王节”又迎来“双十一”,包裹数不胜数;男生沉迷于游戏,上课打王者,下课吃鸡,甚至开始网络赌博,严重者因此欠下高利贷。

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们根本就无法拒绝校园贷的糖衣炮弹。

而且大学生缺乏一些防卫意识,认为自己的朋友一定不会骗自己。而这又恰恰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熟悉的人也要防,。

小信认为,大家应该多了解校园贷。比如说,不要随便答应别人对着手机点头、摇头,以防对方是正在网贷平台借款时履行的身份验证。


  

针对校园贷  

 看似轻松快捷的校园贷,其实质就是变相的高利贷,给我们带来的是巨额的债务和陷阱。

小信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到理性消费,同时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不要因为虚荣心而误入歧途。

急需用钱时,可以去寻求老师或可信之人的帮助,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也不要随意将自己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交给别人。要时刻保持防范意识。

最后,小信想说:我们要把精力多放在学习、成长上,对校园贷大声说一句:

校园贷,我们不约!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新闻中心出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吕嘉欣

编辑:郭国浩  张世晨  戴滔光

责任审核:曹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