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你抗斥的不是底层感,而是悬空感

你抗斥的不是底层感,而是悬空感

2022-06-17 18:02:19

04/03/2018

——在目标可求的时候,万一目标物被突然夺去,人总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而若早就确认那个东西永不可能属于自己,没有了悬念,便竟能开怀大笑。 


人的欲望是不会封顶的,如他要最大化地成全欲念,必先牺牲一些心知肚明会失去的东西,而后换回来的实物也是有限的。


令人魂牵梦萦的,不是目标物本身,也不是刚开始的自己,而是长久地悬在半空却不知道可不可以到达高峰的悬念。


人们总是在讨论自己适合过怎样的生活。我想,人本来就“适合”无悬念的生活。只有得到和失去都是可以由自己主决的,人才可获得真正的从容,完整的幸福感随之而生。



“聪明的人什么都想要,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这句话代表了阿里主席,也表述了我所认同的价值。有丰富阅历的人之所以能处事不惊,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了很多东西,而是因为他们很快就能判断出他们不需要什么——主决自己的“失去”。


对于商业的淘汰机制,适者方能生存。读书好又聪明的人们不得不总选择阻力较大的路径走,俗称“不容易的路”,否则他们的感官迟早会对社会的变化不再灵敏,慢慢地游走在时代之外。


笔者习惯用通俗的例子来阐释想法。我有一个朋友,他很喜欢一个人,往卑微处喜欢,其实他很优质,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偏偏会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他喜欢的人。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孤独了好多年,别人都打探,他是不是有些什么特别大的缺点才会单身这么多年。


不过我懂,他条件好得很,只是他求之未得的悬念感把不成熟的他抓得牢牢的。突然有一天,对方表达了对他有点意思,他突然整个就崩溃了,觉得难以接受。他低落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找到了对方:“我不会和你开始,求求你做一件事,永远不要喜欢我,和别人好好在一起吧。请你让我完全打消一切抱有希望的念头。”


故事到这里,吃瓜观众就开始批判:“真是X男啊,怎么人家答应你了,你就开始装X了呢?”到此处我又恰好明白,既不是矫情造作,也不是没胆匪类,是因为他早就看穿了女孩不能被他这种类型的人深深吸引,即使是有点意思,也只能是微薄的兴趣。他们在一起到底能否幸福的悬念,比他们不在一起各有各路的悬念,还远大得多。


他只是选择了,摒弃悬念,放过双方。


有人说过,在香港这座大都市或者一线城市想要快乐地生活,眼光不要放得太长远,思维方式不要太理性。适当的短视和感性,会让一个人减少心情的负累,更容易对现状感到满足。若对现状总不满足,是没治的。因为在这些城市里,即便成功了,你也不知道风光能维持多久,更何况,根本没有人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成功呢。

 

月光族是大城市里“一无所有”的代表。然而,在大城市里小有成就,比城里的月光一族还要焦灼得多。一方面,他们在职业上的不可取代性令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职场,堪称“为工作而生”;另一方面,他们用身体、时间、勤奋加机遇累积起来的,比月光族多几百万、上千万的储蓄,仅能在这些地方买下一个基本生活根据地,同时维持高昂的生活、社交成本。


相反地,月光族不会去想积累财富,职业说换就换,旅游说飞就飞,赚钱希望完全寄托在父母或者未来另一半的身上,另一半在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去。他们所处的位置允许他们省却许多思考。屋佣要付费,停车要付费,房屋要付费,儿女高尚教育要付费,甚至手停口就停。若有些东西一直都没有,那就轮不到自己来想办法解决了。


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好比径自爬上了无人撑扶的梯子,双脚离地,战战兢兢地向上,每向上一步,风险就增加一重。如有危险,只能自行挣扎求存,否则重力势能会让他们摔得很惨。在大城市里,唯有“走投无路”,方能让人下定决心。与地面上说逃就逃、无惧摔下的平凡人比起来,当然远没有之快活。然而,“不挣取也不承担责任”和“挣取了又花去了”,谁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这是值得思考的。

 

不够机灵的人,在大城市也活不下来。香港楼宇保安通常至少精通粤英双语,普通话也能让人听得懂。他们最本事的技能是,一把年纪还能运用影像记忆法,见一眼就能把访客牢牢记住。以后你想进去第二次,可能发现门已经提前开好给你了。如果第一次造访,想说是曾经来过,这个诡计一下子就会被保安当面拆穿,不留情面地。


在一个城市里,高龄楼宇保安都很敬业和机敏,确实是很值得赞叹的。不过,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大城市的残酷。你见到的人,都是还没被淘汰的。稍微差于这样,可能就完全被淘汰在你见不到的地方。须知道,同样是老龄人,在别的社会里可以睡到自然醒,赏花,喂鱼,打麻将,喝茶,每个月有充足的被动收入……


你去到一个城市,看到人人都是睡不醒的状态,反应慢半拍,记性不太灵,但却生活得悠然自得,出入名车、居住大屋,那么他们可能才是更幸福的那群人。


刚在大城市想要立足的人,并不是考虑追求财富那么简单,他们首先要做的,是防止被最基本的规则淘汰。香港最基本的规则,是勤奋、机智并高效


懒惰、愚昧和迟疑的人,早就被淘汰出香港商业圈了。



有一群人,叫做X漂,他们的目标是在大城市生存下来,直到有自己的一点根据地,即使没有,也能宽裕地回到从前的地方,衣锦还乡。他们知道他们的亲人需要他们,可是他们更知道所有的需要首先都离不开万恶的金钱对物质的支持。X漂们长大前,总想到家外面走走;长大后,发现家才是最远的地方。


不仅是地理位置远,衣锦还乡的时间算下来也还挺远,谁能道得明?


每一个X漂的内心,都有两个矛盾小人在斗争。他们擅长自我整理,把最好的一面整理出来给外人看,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完整的自知之明。


我敢说,他们的家人一定不会介意他们一无所有地归家,即使他们在异地取得多大的成就,在家人的心中始终都是有缺陷的;只要他们肯归去陪伴,即使一起挨苦也好似生命都完整了,陪伴才是无价的给予


慢慢地,你会发现,在竞争社会,即使梦做大了,前人虽不告诉你假话,但也鲜会提出很理智的奉劝。因为,在大家都过得不容易的时候,风吹得很凶,那丁点梦却确实是罕见的星星之火,如果连这都要扑灭,那么实在是太残忍了。


你的前人,无一例外地尝过梦灭后一无所有的“幸福”滋味。唯有参透一无所有时还能怎么样,才可以用更健康的心态追逐高处的东西——总之,不因它而死去活来。


一无所有的幸福感,一帆风顺地小有成就的人尝过根本不会懂


小时候,在地上捡了一些木枝条,再捡来一些石头,捡了些果实种子,盗来了妈妈抽屉里的针和线,在水泥地上和小伙伴们一起盘腿而坐,咧嘴大笑。我们钻木取火,弄成一个明显的基地,用针线穿成手链和项链,就开始吆喝叫卖了。“我们是‘XXXX’店,全手工制作,来挑选吧!”


当时很快乐,深信眼前这个世界是我们拥有的。我能徒手为别人带去乐趣,别人也会来欣赏我的作品。我们人小鬼大,足以扰动他人的日常节奏,为我们停下来脚步哪怕3秒钟。我信我能主决我和别人的节奏和感受。卖不出也没关系,本来我们就是零成本,全真心地“经营”。


当你看到小孩逗你玩,你不理他,他蹲着哭的时候,不要以为他幼稚。他是太早熟了,开始因为他影响不了别人而强烈地失望。


我想起来王小波的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个人在认识他威风史的人之中还能凭情面说点话,在无人认识他的地方,标签立马卸下,能多获一分尊重都是厚礼。特立独行的猪,说的好像是当时的我们,还有长大后脚步迟迟不愿多迈一步的我们。


长大后,你才会发现,如果提供不了被人利用的价值,那么社会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别人不会因为你特别饿,而特意给你多留一个鸡腿,毕竟在座的都是成年人,留给你一个平凡人岂不是不公平嘛。


这半年里,笔者是体会过两次心态的崩溃。原因完全离不开出乎意料的人情淡薄和不受掌控的事业低谷,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又努力学习又一事无成的那种loser” 的定义时刻蚕食着我。一边盘算着父母用了多大的成本来栽培我,一边不受控地掉下心理深渊。有过很多的梦想,集中在这半年内不断删减。


笔者想,要是自己早点一事无成就好了,为何还要拼命努力过后才一事无成呢?任何人都能接受毫不费劲的平庸无奇,却很难接受奋力冲刺后的一败涂地。


假如再沉寂下去,笔者就可以跑去生孩子了,搁置梦想、相夫教子。把孩子带到懂事时告诉他:“你妈以前有几个愿望没达成,你要听话,成为比我优秀的人,走完我没走完的路。”

 

但是,当我真正去理解“什么都没有了”的感觉——抱着枕头,眼底下垫两块厚纸巾,躺在地板,用一切能遮光的东西盖着自己,任凭泪水和情绪外流,当时的感觉竟然和我以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刹那间我感觉到,世界是任由我拥抱的,只是我平时太忙碌忽略了,至少,眼前的这个空间静静地为我而留。所谓一无所有,是我丧失了一切悬念,我却多了一颗闲暇的真心去感受这个真确存在着的世界。


杰克逊高地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和蔼,委婉
不知原谅什麽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

 

社会里最不可或缺的技能,就是随时随地能心情平静地回到原地。


人生之重大打击并不因一个人刚开始的位置有多普通。反而刚开始越普通,他跃跃欲试的能量越大,其能动性够支撑他走一段不短的路。随着他越往高处走,他越要承担更多高处的潜在风险,比方说,摔下来,一夜回到当年的位置。一个人表面上有多成功,他背后就承担着多大的责任与风险。底层的人根本不怕摔死,他们又要怎样体会。


童年时、求学时的人们,放到社会里是典型的“一无所有”,但还是有很多社会人想要回到过去。


笔者身边极聪明的同龄朋友,不随众追逐社会上的极速成功,而是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淡淡地过日,传达着源源不断的高级冷漠。


我想,他们是感受过并乐享于“什么也没有”的这种贴地的安全感吧。


对他们而言,在社会上一无所有,其安全感比小有成就还大多了,因为回到原地,他们还有家,还有无条件他们好的人。


我不是没有探究过在香港成功的样子。要想在香港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就不能一直追新风口,而是要在一个行业不断地积累下去,直到拥有被动而生的效益。


为什么在香港生活,目光不宜放得太长远?因为你一看远点就要逼迫自己明白,可能追逐良久的所谓成就也并不是你想要的。能让你真正幸福的,可能是遇到知己级的爱人,可能是获得不凡的尊重,可能是丰富的学问积淀,可能是高深的洞见水平,却不是因为日夜追逐的物质。


事业如能帮你赚到一笔很大的钱,就意味着你在行业里有着很大的潜在价值,离开即是损失。香港的事业成功者有更大的责任扎根在香港。不难想象,居住地将水到渠成地安排在香港或其周边。


小有成就的人和不努力的人相差的是几百万至上千万的积蓄。小有成就的人买得起一间小小的房子,甚至还没有阳台。在香港居住,顺理成章地成家,伴侣自然自然地来自香港。你知道,香港地结不结婚都没所谓,青春过了就是过了。把辛苦得来的入息勇敢地花掉,催眠自己“我没所谓我大方”,每次停车心疼一下,买菜心疼一下,社交场面心疼一下。千呎豪宅就是其他地区迷你版的普通人家,几千呎乃至上万呎的豪宅,不到奔五谁好意思想呢?


你要我窝在一个小小家里,吃着家常便饭,感受到小有成就的幸福?对不起,即使是梦中情人在左边,我内心都高兴不起来,觉得这是惶惶不可终日的痛苦。不过,赚到钱买房后逢人就说,脸上贴光的感觉确实大快人心。这种感觉和炒了一桌菜发个朋友圈开心一下是相似的。自己内心缺失的成就感,必须通过别人的认同来弥补。


况且,“买了一个家”,可能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里面根本没有一群无条件为你好的家人。能够不每天孤独面对四壁,已经很不错了。


香港是一个女性地位最高的社会。先别太早开心,这意味着,由女人做家里的经济支柱,甚至独力养起整个家是合情合理的。这里的女生每个都被训练成工作狂,却异常害怕寻得一个经济不能自理的真爱,后半辈子供养他。香港女生最大的噩梦不是嫁不出,而是嫁错了。


忽然之间,一个到处租房、说走就走的“月光族”,比你过得潇洒得多。在香港小有成就实在比在香港月光还要焦虑,幸福感更为贫乏。


外国的朋友,转了一圈后感叹说:“街上的人名包名表这么普遍啊?看起来特别有钱。”我解释说:“其实你看到的很多人,每个月几万块工资全用来买名牌是买得起的。他们不用买房买车,家里有现成住房,给一些家用就好了。”


别说香港了,只要是月光族,到哪个大城市都能过得“很精彩”。人们都得接受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地毫无积累,却难以接受自己积极存款却过着n等的生活。

 

留在家中安逸过日,是一线城市奋斗X漂们所深深抵触的景象。他们认为,不赚钱,节奏跟不上社会,很快就会被淘汰得一无所有了。

 

那么他们拥有了什么呢?可观的工资以及很高的衣食住行消费、社交维系成本及差旅归家成本;顽强的成功梦以及时不时的挫折锻炼;独立坚强以及空荡荡的房子;充分的自我保障意识以及生病时独自走过的冷巷;自由自在以及没有车房的n等公民生活;充分的不结婚理由以及没有靠谱伴侣的漫漫岁月;不懈努力的人格以及有如白驹过隙的青春。

 

人们每天工作确实是为了赚钱而已,除了正职,还有兼职。本应有的附加意义,比如获得的无形资产,已经忙得来不及正视。一份工作只要聘请了你,很有可能会把这份付费劳动力用到尽。想在香港摆脱劳动力压榨,不少人会做销售,把自己的价值推出去,自负盈亏(亏的主要是时间)。


作为销售,每一个他的客人都好像是他的老板,他从从前只有一个老板,变成了有了千千万万个老板。不过,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他完全可以选择不向不尊重他的人销售东西。从前他受不受老板的气是没得选择的,毕竟签了劳动合同。


总之,为了在异地生存下来,曾经多不情愿的事,最后X漂们都会撸起衣袖顺理成章地干起来。


留在大城市里蜗居的人,都没少被家里批评。各种“不孝”“固执”“做梦”的标签应运而生。

 

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迫切想摆脱一无所有的状态,往上追逐目标,强忍着四面八方的压力,却擅长表现出“我很好”。没有一个已登顶的人会抵触爬山,只有一个正在往上攀爬,弄得气喘吁吁的人会怀疑自己的身体机能到底适不适合爬山,有没有太傻竟然来爬这种高难度的山。高处比地面多出来的重力势能,足以让人感到往下坠落到底有多可怕,或者原路返回有多浪费时间。



我认识越来越多的X漂朋友,刚开始我总会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


当他提到“在这里买一间房子”,并且眼睛里有火的时候,我总会定期跟他打一通电话。


——以确保他在生活压力下别来无恙


看完我上面写的,你会明白,做出一个“漂”的决定到底有多沉重。请你珍惜身边每一个正在“漂”路上奋斗的灵魂,珍惜每次还能看到他那团火的时刻。




笔者过往原创随笔


我始终认为孩子最需要寂寞教育

不要小看人的谋生本领

强人是最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人不能两次成为同一个自己

从容是女性应有的姿态

“你们年轻人到底有什么好崩溃的?”

关于「顺商」的思考

贫贱情侣百事哀

贫乏得只剩下思考

《有一种睿智,叫做不回答》

传统的人设是种自我保护

没见一年,你就从书生变成了土匪

他比你年长,所以他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