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这首诗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它把月光的意象写到了极致,

这首诗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它把月光的意象写到了极致,

2022-07-21 01:02:23

明月一直是文人墨客比较喜欢的意象,用月亮烘托氛围,表达对人生的圆满、缺憾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寄托思乡、念亲和戍边等情思。


古诗词里就有很多关于月亮的描写,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数不胜数,每一位读者都能背上许多,其中很多都是从小就伴随我们,直到我们成熟变老,依然在耳边萦绕。下面这一首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读起它,就会感觉余音袅袅,心情澎湃。



原文:《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写于张九龄当宰相遭贬谪时,因为经历了挫折,远离家乡就更加思念亲人和故土,看见月光洒满了一屋子,倍觉凄凉和孤独,于是思如泉涌,一挥而就,我们读起来也感到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诗中第一句写景,就是永垂千古的名句,对后人写诗作词也有很大影响。张九龄的诗创清淡一派,之后孟浩然、王维、韦应物等都在诗歌创作中受张九龄的影响,特别是王维曾受张九龄知遇和提拔,对他的诗学亦有很大促进。


张九龄是唐朝有名的宰相、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的他从小聪慧,年少便参加科考考取进士。进入官场后,由于才学超群,深受唐玄宗赏识。后来因为反对玄宗任用李林甫、牛仙客为相的事情上得罪玄宗,无奈选择罢官归隐。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他大致的经历,就可以理解后面的诗句了。诗人动情地吟诵: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写到这儿,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的遣词造句,几个关键“念”、“起”、“怜”、“觉”,把我们的情感慢慢地调动起来,陪着诗人在明月天涯回忆过往,怀念曾经的辉煌。


最后张宰相说,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话里话外有淡淡的悲伤,也有一种丝丝的无奈。



回想起张九龄还有很多非常动听的诗,比如“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还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好诗太多,匆匆而过。


再回到原诗,除了前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经典,让人顿时感到一种震撼,无需多解释。其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更加迷人,试想诗人久在朝堂,长期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位置,俗话说,不打官腔,别当宰相,可谓威风八面。即使宰相肚里好撑船,但是也要看张大人的心情。



忽然间从高楼上坠落,又飘飘荡荡地飞到遥远,如何能心安。所以在重压之下也只能自我解脱。可惜张九龄不像李白能够举杯邀明月,一醉解千愁;也不能像王维那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不能像李煜那样叹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所以张大人就只好望月怀远,手掬着满满的月光,就想到了亲人和故土,连风吹动蜡烛摇曳的光都会干扰月亮带给他的遐想。所以他迈着老腿,小步快跑,赶紧将书案上的蜡烛吹灭,只为多留一会那柔柔的梦幻般的月光。到这里,诗人已经把月光的意境描写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最后还是借用张宰相自己的一首诗,安慰一下他那颗不堪受伤的心,“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还是随遇而安吧,苏轼不也曾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