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庖丁解文】《荷塘月色》:为什么不是”月光“而是”月色“

【庖丁解文】《荷塘月色》:为什么不是”月光“而是”月色“

2021-03-16 20:32:43

为什么不是“月光”是“月色”?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在《荷塘月色》中,“月光”出现的频率似乎比“月色”高多了,可标题为什么不用“荷塘月光”呢?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月光”出现频率虽高,可“月色”所在句的地位更高,引出了核心部分,即对荷塘和月色的详细描写。这是其一。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句话道出了“月色”和“月光”的关系:“月光”只是“月色”的一半,还有一半是“月影”。而月下的荷塘,光影不可分割,恰恰是光影的互动,形成了旋律。这是其二。

许多读者认为,写完眼前的“荷塘月色”,散文就该结束了,而这篇散文的后半部分(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似乎有些扯远了。不过,“月”的作用不仅是照着眼前,而且也有助照进过去。一个“色”字则继续管着后半部分。当然,内涵也不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光与影”只是“色”的表层意了。后半部分主要是围绕《采莲赋》、《西洲曲》,它们分别阐释了怎样的“色”呢?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艳”、“风流”,再结合引用的《采莲赋》来看,这是一种挑逗,“色”更侧重在“欲”上。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相对于“艳”,这里的“莲子”(怜子)是如水一般“清”,这里的“色”更侧重在“情”上。也许,有人会质疑,“色”不是“欲”的专用称谓吗?能涉及“情”吗?只要参考一下《红楼梦》中与“色”类似的“淫”就可以理解了。在太虚幻境,处男贾宝玉被警幻仙子称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曾质疑过。警幻仙子的解释是,“淫”不仅指“皮肤淫滥”,而且也指“痴情”、“意淫”。其实,在质疑前,警幻仙子也早就说过,“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既悦其色、复恋其情”。也就是说,“色”是“情”的引子,“情”是“色”的深处,而从《采莲赋》到《西洲曲》,正是从“既悦其色”到“复恋其情”。因此,欲与情,都与“色”紧密相关,而与“光”就没有这一层关系了。

总之,前半部分的“色”,有光有影;后半部分的“色”,从欲入情。

(本公众号与本书理念相通,内容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