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床前明月光”:床是什么床?

“床前明月光”:床是什么床?

2022-07-14 00:07:2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诗明如白话,平淡无华。同时也令无数研究者争论不休,焦点就集中在“床前明月光”一句的“床”上



据说争论最早来自郭沫若先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里的“”到底指什么,各路名人雅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观点一:井床

学者蒙曼的观点是,“床”为井上围栏。笔者认为她是根据床—井床—井上围栏这个逻辑思路来的,诗中把床比作井栏的有很多如唐代有位诗人在《河中石刻》中写道:“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

这里的银床就是指井床,《乐府诗集》有:“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这里也是井床。《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观点二:胡床

收藏家马未都却认为,“床前明月光”的“床”为胡床。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胡床”:它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就是今天俗称的”马扎”,历史很久远,汉代时候已经有了。



据《后汉书》所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他的理解是诗人是坐在门外的马扎上,看月思乡。若是睡在床上抬头和低头的动作就讲不通了。并且还称道,唐代的门是非常小的板门,不透光,窗也非常小,月亮是不可能进入室内的,尤其是当窗户糊上了纸以后。


另外还以李白的《长干行》来证明这个观点,“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意思是小女孩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女孩绕圈。


所以文中的“床”并不是睡觉的床而是凳子,“屋里有张大床,小男孩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就不是李白的原意了。”


关于唐代诗人诗中出现胡床的还有很多。如杜甫《树间》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永兴》“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可见,胡床是唐宋诗人的常用之物,马未都这样说也不是没道理。

观点三:眠床

当代作家方舟子认为,唐朝是诗的朝代,诗在唐朝是文人交流的工具,也是大众的娱乐形式。唐人的诗是为了让人看懂,除了李商隐那样另有隐情故事的人写的比较晦涩之外。当作者没在“床”字前面加“胡”或者“井”的情况下床都是指“眠床”。

例如用白居易的《早秋独夜》:“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诗中有“眠”有“觉”,所以“床”肯定是眠床,不是井栏,胡床。方舟子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床”做出了进一步解析。

除以上三种外,学界对这里的“床”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解释。床前明月光,床到底是什么床?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

其一,床是坐卧之具,我们一定不能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其二“坐卧之具”就是“床”这个单字在唐代的全部指向,既不应扩大为井床、胡床,也不能缩小为眠床。既然诗人都没有具解,那后人也没必要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