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园地 >“月光宝盒”带你回到古代,有啥宝贝?

“月光宝盒”带你回到古代,有啥宝贝?

2022-03-12 05:04:35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


今日虽恐无明月,但此夜仍是“中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佳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经过一轮轮的传承,“中秋”早已似血液,融入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体之中,无法割舍。它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不绝的思念,无尽的祝福,延绵的传统……




尽管小编变不出一个月亮给你,但是小编我有月光宝盒啊!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在古代有哪些中秋习俗吧!




1

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柚子、苹果、红枣、葡萄等祭品。“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2

赏月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赏月古称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观赏更有韵味。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其乐融融。今天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祝美好生活,或是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3

食月饼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美食。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4

赏桂花、饮桂花酒



我国食用桂花的历史久远,在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赏桂花,在阵阵桂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传统风俗。


5

兔儿爷



兔儿爷最早原本是人们祭月的对象,由泥制成,外型如人端坐一般,供人们祭拜;而从清代开始,它逐渐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在民间艺人的手中,兔儿爷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你买过兔儿爷吗?


6

听香、偷香



在台湾,中秋节有“听香”、“偷菜”的习俗。听香,又叫拈香,古代还可占卜。指中秋夜妇女们会在深夜点香默祷,表明要问的事情,然后拈香出门,听到有人说话,就掷杯请示神明是不是答案。如果不是,重新卜问听香,一直要等到听到正确的答案后,解所问之事的结果。“偷香”指少女们可以在中秋夜到别人家菜园偷菜,如果没有被发现,就表示她马上会遇到如意郎君了。


(内容来源于网络)



健康气象 一个有用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