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德彪西——大海的梦幻光影

德彪西——大海的梦幻光影

2021-11-02 00:19:33

在音乐史上,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个多元、动荡,甚至有些混乱不安的时期,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浪漫主义已是斜阳迟暮,带着反叛色彩的艺术思潮如曙光喷薄欲出,纷繁跳跃的艺术风格像“乱花”一样让人迷离甚至迷茫。“浪漫主义”之后,音乐艺术该走向何方?很多音乐家都在寻找答案,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印象主义”无疑是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回答,崭新的音乐语言是那个时代最独特的风景之一。

听德彪西的音乐就像是在梦境中游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定,转瞬即逝的光影,欲语还休的乐句,云山雾罩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他的音乐像雾像雨又像风。

“印象主义”原本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画家用点代替了传统油画的线和面,在光和色的变化中表现描摹对象的整体感及其氛围。这种利用直觉和印象领会景物瞬息变化的特质,以及当时“象征主义”诗歌中追求词藻声韵间微妙效果的艺术风格给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启迪,他突破了传统作曲技法中的种种理论和规则,运用崭新的和声语汇,重新调配声音的调色盘,把景物、光影变成音色的碎片涂抹在画布上。这样的音乐听起来总是让人联想起印象派的画作,你也许无法看到明确的线条和轮廓,却可以在朦胧变幻的光影色彩中感知到雨中的花园、水中的倒影、皎洁透明的月光、林间的钟声、亚麻色头发少女的背影,还有牧神午后的梦境。

管弦乐为德彪西发挥多样的色彩效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从他的乐队作品中,我们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印象派”音乐中瞬息变化的色调,以及细腻微妙的光影流动。今天的音乐小品,我们就从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大海》开始,走进这位“印象派”音乐大师梦幻光影的音乐世界。

日本浮世绘画《神奈川冲浪里》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管弦乐作品中登峰造极的一部。作品从1903年开始创作,成曲于1905年,是德彪西创作的管弦乐作品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交响素描《大海》由三首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乐章组成,它们从三个侧面描绘了大海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景致,充满着音响的光辉和魅力。


德彪西终生对海洋怀有圣洁的虔敬之情,他常在日记和给朋友的书信中表达着他对海洋的热爱和赞美。有人猜测德彪西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可能源于他在海边的旅居生活,其实这部作品的创作更多来源于德彪西的回忆和想象,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木版画作《神奈川冲浪里》也为德彪西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后来德彪西还把这幅画作选为了《大海》的作品封面。

《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大海”像是一幅生动的海上日出图,从B小调的引子开始,旋律像绵延无尽的涟漪,延伸、铺展、上升,随着色彩一笔一笔涂抹,一层一层叠加,大海从破晓前的幽静神秘中逐渐被解放出来,音乐色彩从朦胧黯淡逐渐变为鲜艳丰富,音乐情绪从欲言又止的深邃慢慢走向明朗开阔。

如果说《大海》的第一乐章呈现了音色的渐变,那《大海》的第二乐章“浪花的嬉戏”则呈现出了音色的多重变化,这种变化是散乱的,也是流畅的。英国管的旋律像轻柔舞动的波涛,时而也展现着欢腾的一面,长笛和双簧管的乐句相互纠缠喧闹,随机跳跃的音乐色彩展现着浪花的嬉戏和复杂律动。

第三乐章“风与海的对话”由一段充满不安,气氛压抑的旋律拉开序幕,风与海的对话似乎并不友好,狂风搅动了大海的和谐与平静,而深邃的大海也以澎湃汹涌的怒涛回应着来者不善的狂风,这场对话势均力敌,波澜壮阔的音乐画面把作品带向了高潮。



现在人们常说“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和完成者”,但在德彪西的时代,他对于人们把他的作品贴上“印象派”这一标签并不认可,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有着更高的音乐理想,他追求的是突破,是开辟,是探求一条新的音乐道路,因此他不愿意人们把他的音乐局限在某个标签之下。而他也做到了,德彪西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语言,也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音乐帷幕,从德彪西的音乐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束光,那是20世纪音乐的曙光。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好音乐尽在古典音乐频道



音频主播:廖婉毓

本期内容:廖婉毓

页面排版:廖婉毓

国 家 大 剧 院 · 古 典 音 乐 频 道

「听音乐精品·看经典视频」

订阅号:gdyypd

手机、平板客户端:大剧院古典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