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投稿文章】光影与意境:德彪西音乐的启发

【投稿文章】光影与意境:德彪西音乐的启发

2022-07-07 04:27:37

光影与意境

——德彪西音乐的启发

冯书雅丨文

编者按:冯书雅是一位00后的作者,给本号发来信息说,很喜欢阅读我们公众号的文章,自己也有一些思考,写了一些文章想投稿给本号。小编回复说,本号基本不接受投稿,不过可以发来看看,如果合适,可以发。冯书雅说,我想应该比较合适。她共发来了五篇稿件,每篇都在一千字左右,思考了文化的多样性、科学与艺术、中西方美术等问题,本号这里刊发其中的四篇。作者简介让小编知道,这是一位2002年出生的学习作曲的初三学生。但从文章来看,她显然兴趣广泛,热爱阅读与思考,而且能把自己的思考行诸文字,确实难能可贵!00后的一代,了不起!!希望阅读到她文章的朋友能够给她留言,鼓励或批评,我想,她都是乐意接受的。


作者简介:冯书雅,目前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初三,出生于2002年7月4日,现年15岁,10岁开始学习钢琴,2014年末开始学习作曲,师从作曲家强巍昊。201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师从作曲家居文沛至今。2017年7月4日,冯书雅创作的交响乐《玛尼石回忆录》在上海交响乐团主厅由纽约爱乐乐团演奏世界首演。


最近,我在研究莫奈的作品。为什么去研究他呢?是这样的,我很喜欢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弹他的作品,我心中可以荡漾着无限的遐想和想象,看到那么美的景色——那朦胧的林间,阳光慵懒地匍匐在树叶上,树叶和光的影子映在水波上,倒影出温柔的光……这是印象主义的音乐,现在,我想看看美术家是如何展现印象主义的。


莫奈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用许多相同的主题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我最喜欢的莫奈的作品是他的《睡莲》,莫奈一生共画过几百幅睡莲,这是他晚年艺术的最高寄托。作品梦幻般的氛围和生动的色彩,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参观者站在画旁,就能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竟能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中国古诗意境……


想到这,我发觉这些睡莲仿佛有些像中国的“荷塘月色”,我不禁又找了一些中国的国画来欣赏,尤其是描绘荷塘的。我尝试把莫奈的作品和中国的国画放在一起对比,一看,很像!特别是莫奈晚期画的一些睡莲,更抽象、用到的墨色更多、并且个别的几张没有将整幅画用颜料填满。我自问:为什么印象主义这么接近中国的国画?


印象派和中国画的原理及其相通,笔法和笔触比较粗,造型简约,讲究意境。西方在这时才意识到:色彩是思考的结果。


说是接近,但细看,对比,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为创新。


中国美术以注重意境,人的情感为主,神似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西方讲究形的要求,中国讲究“气韵生动”。


作画方法上,中国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创作,西方讲究写生。


观察方法上,中国讲究在游玩中无意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构图方面,中国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


透视上,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为焦点透视。


中国画里诗书画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方趣味平易。艺术研究上,西方美术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方美术的普通,但从印象派开始到野兽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现代派……西方美术史上的作品开始在某些方面上越来越接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