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鲁迅作品选讲 网课试听 王月秋教授讲授

鲁迅作品选讲 网课试听 王月秋教授讲授

2022-07-13 01:45:07

王月秋教授,蒸笼古文创办人,讲于2017年12月

面向小学各年级 初高中生


《阿Q正传》 第一自然段原文

第一章 序

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接到传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鲁迅网课录制课堂

王月秋教授在讲课


想学王教授的网课,请加微信491165586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或者高徒出名师,关于王月秋教授,您就看下面的蒸笼美文就行了。这比多少头衔都真实,用成绩说话你懂得。百家讲坛的教授头衔特别多,你听说过听百家讲坛写出炫酷美文的吗?如果王教授的学生能像百家讲坛的观众那么多,中国的文学水平能回到唐宋。请欣赏蒸笼美文——



栾泽宇,小学一年级开学时进入蒸笼古文讲学堂学习古文,平时是双休日来上课,每到放假更是天天来蒸,参加了七八个假期班,至小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大学。初中二年级开学后的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为“改写《桃花源记》”,栾泽宇作《武陵渔人》,老师给了满分。

 

武陵渔人                   

作者:蒸笼古文学子 栾泽宇(初二时作)

  江南三月,清风拂面,细雨沾衣,一渔人轻摇双桨,泛舟山涧,放声而歌曰:桃花流水鳜鱼肥,斜风细雨不须归。俗云人不可貌相。想那渔人非等闲之辈,乃饱读诗书之士,自幼家贫而嗜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通奇书,兴来高吟笑三曹,情动作赋凌相如。少负不羁之才,内秉豪侠之气,素有大济苍生报国兴邦之宏愿,怎奈生不逢时,几经应试,皆名落孙山,更看透时势艰辛,官场污浊,于是归隐田园,荷锄理荒,采菊东篱,闲来与江风同舞,明月共醉,或放白鹿于青山绿水之间,或垂钓于江河湖海之上,有号武陵渔者,却也不乏逍遥自得。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然渔者兴致未减,恍惚间,迎面飘来一阵芬芳,定睛看去,乃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桃花林,花正盛开,红艳欲流,脚下是茵茵芳草,四面飞花如雨,满头脸衣襟皆是红香散乱,渔人被这至纯至美之境迷住了,盘桓其间,留连忘返。

  蓦然,一位长者立于渔人面前,只见他面如冠玉,羽扇纶巾,仙风道骨,渔人大惊,躬身问道: “先生何方神圣?今日桃林相逢,乃吾生之奇缘矣。”尊者笑而不答,反问曰:“吾见先生气宇轩昂,必不真以捕鱼为业,乃有心事,故而隐居于此,然否?”渔人暗叹,天赐我也,今幸遇知音。尊者一席话,更翻起心中之积郁,往事涌上心头,如今,可与之一吐为快。遂答曰:“然也,先生真知我心者,吾欲将心事倾吐之:吾生不逢时,世与我相违,吾又怎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莫若归去来兮,息交绝游。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言罢,涕泪俱下。

  尊者曰:“噫!公言差矣!潮水有起落,人生有沉浮,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几度大起大落,感叹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却更得意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更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之气概,走遍中华大地,随处留下印记。一代名相范仲淹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坦然面对人生得失,且永远定格在国人心中最高层。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官场失意之时。纵观千古风流,无一不是苦中求索,永保人生方向不动摇,高处虽不胜寒,又怎奈得一腔豪情,满怀阳光,何惧风雨?公乃真隐士,而非真智者也!”

  尊者一席话,说得武陵渔人五体投地,茅塞顿开,俯身下拜,忽听半空仙佩鹿鸣,祥云瑞彩,一道清风,只留雷声灌耳,正告曰:“莫忘吾言,为天下苍生,切记,切记。”渔人震惊,不知是醒还是梦。从此,武陵渔人不复存在,而国家则多一公仆,为国为民,出淤泥而不染。这段传奇故事,也任由后人评说了。

 

        赵群,小学五年级进入蒸笼古文学习,听范先生《论语》讲解三个月即爆发灵感,以《论语》式哲思创作《此蚕非蝉》,文风很赶潮流,颇似近年高考满分作文。现为人民大学大三学子,高考语文成绩131分。 

 

此蚕非蝉

作者:蒸笼古文学子 赵群(小学五年级时作)

       在清冽的月光下,在干燥的谷堆上,躺着一老一少。少年向老者说:“爷爷,蚕是什么东西?”老者思索了一会儿,曰:“蚕幼色灰白,嗜桑叶,一生四蜕其皮,老之作蛹,吐丝以回报人养育之恩,其吐丝一点不留,谓之:春蚕到死丝方尽,比乎为人师。”

       少年听了以后,大声地说了一声“噢”,便又问老者:“那么蝉又是什么东西?”老者略思索一番,又曰:“蝉之恶虫也,其栖于树,而食之汁,饮水不思其源,反加害之。其不为恶虫,孰为恶虫!”

        也许这句话很轻微,但少年却一生都铭记着,不因遭遇挫折和不幸而有所改变。暮年的他仍不忘对他的孙子说:“饮水思源,为蚕不为蝉。”2005年12月9日

 

        上初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作文题目和要求是:“事(半命题,请把标题补充完整,要求650字)”,赵群的答卷如下—— 


 古今多少事

蒸笼古文学子 赵群(初一时作)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中国荡然留下五千年的文明,在这奔涌的历史长河上,人们能记下多少激荡的浪花?

        文人多少事!相如高唱子虚赋,崔颢题诗黄鹤楼;柳永歌桂子三秋,苏轼诵沧海一粟;太白将抱月而长终,陶令欲荡舟而归老;王粲叹云散风流,易安惜绿肥红瘦……千古悠悠,文人们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让后人感悟他们的心情,体会千古吟诵的文采。

        圣哲多少事!比干陵前杨柳青,首阳山上采薇歌;孔子为仁义而游列国,庄子慕逍遥而飞北冥;司马迁正直受刑,岳鹏举忠心遭祸。韩昌黎一贬潮阳,苏东坡三谪儋州……圣贤多磨难,他们是民族脊梁,矢志不渝,给后人留下的是赤胆忠心和遗世独立的品质。

         帝王多少事!秦始皇统一天下,汉武帝征伐匈奴;唐太宗谱写贞观之长歌,唐玄宗演绎开元之神曲;永乐命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通世界;康熙驱虎贲抗强俄,天朝神威惊寰宇……明君治国,天下昌盛,他们被世代传颂,功德永载史册。

         将军多少事!城濮之战,重耳退避三舍,后发制人;桂陵之战,孙膑围魏救赵,歼其救者;诸葛卧龙神机妙算,庞统凤雏尽皆天谋;淝水上,百万长鞭投断流;赤壁旁,千里连樯付一炬。唐太宗三征高丽,武则天两拒……他们创造兵圣传说,也在中华史册极尽风流。

         古今多少事,不尽长江流。如烟尘浩渺,任人评说。让我们多读古文,感悟历史,牢记中华民族灿烂的一页。

 

下文为赵群上大学后作,讥大学生不知进取也。 

           

哀龙赋

作者:蒸笼古文学子 赵群 (大一时作)

       龙者,东鳞虫之魁首,鱼鼍之贵胄。发于扶桑,披七彩而吞紫霞,栖于苍梧,沐三光而增道性。春蜇乍响,凌东风而至青冥,孕万物以成德;秋寒骤至,挟惊雷而归潜渊,守阴阳之造化。故有灵者,莫贵于龙。 龙而为龙,生而为之或化而为之,生而为之者,万中无一。故有志之水族,守不悔之道心,立万劫之宏愿,毁亲赐之肉身。方可崛其角,长其须,出其爪,续其尾,缓远近之寿限,脱强弱之常秩。 然,天人尚且五衰,龙非能不死。孟德曰“滕蛇乘雾,终成土灰。”限期一至,墮云端而仆地,血玄黄而四溅。肉为鸟所食,骨为人所戏。故生之所贵,于人于龙,皆一般也。 今而为龙者,皆筑高堂于暖海,聚奇珍于里室。忘青冥之辽远,厌深渊之苦寒。软破天之坚角,冀一代之安逸。 哀哉,舍天地之穹庐,守剔透之晶屋。舍浩瀚之北辰,遣鱼虾而为乐。任岁月之蹉跎,终不舍华庭,若此而为,与畸形卖宠之金鱼何异,尚不及田埂野池之鲤鲫。终焉突至,悔不能重游于九天,其未晚乎,故此伤耳!

  

江城手机报2012年1月4日讯:

        一名小升初学子因居住地不在理想中学吉林市九中学区,情急之下将自己以前写的作文快递至该校校长办公室,校长阅后即拍板:想上哪个班任你挑!这位2012年小升初“文学特招生”名叫牛庆熙,他选择了该校某副校长亲自执教的班。“没想到一个小学生的作文竟有如此古文底蕴,文采很好!”校长连连称奇。小学三年级时,牛庆熙放弃作文班进入蒸笼古文讲学堂学习古文。听先生讲解《论语》《史记》《左传》,古典诗词、古典散文,乃至孔孟老庄。至今,每周五晚五点半至七点半仍坚持到蒸笼古文听讲座学作文,风雪不误。

        牛庆熙给九中校长寄去了几篇文言文作文,在此我们选一篇以飨网友。

        牛庆熙最省钱作文——


悼断剑文

           

作者:蒸笼古文学子 牛庆熙(小学六年级时作)

       余方少时,一日与父同游北山。至空旷处,见一沽木剑者。余少时喜舞枪弄棒,见此木剑,则喜不自胜。父允余可买一剑。余挑良久,择一上下皆赤红之剑。自那时,此木剑则常伴于余,未曾离失。

        后,余玩闹之时,常以此剑为己刃,至今已数年矣!从西关之地,到丰满之区;自鸿博之园,迁盈胜之域,此剑皆伴我左右,只坑洼之处甚多矣!余本拟今后不用此剑。可一日,余心血来潮,持此剑园中游走。

        因冬日,见坚冰,劈之,冰即碎。余兴起,寻大而弥坚之冰。终寻一块,连劈数下,未碎。余怒火攻心,尽平生之力劈下,只见面前红光一闪,此木剑竟折为两段!

       余呆立半晌,长叹一声,埋剑于雪中。噫!此剑余少时买,历经数年,未断,那日竟断,坚冰之过耶?木剑之过耶?曰:皆余之过也。皆因余盛怒之下,不计后果所至。余埋剑后,于石上刻三字:短剑冢。

        今余撰此文,后余怒时则可冷静处事。余书此文,“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二零一二年二月

 

被免费录取后牛庆熙致谢校长信

        余将升学,盼九中。无奈今九中未考,余愿未遂。遂书书札一封,寄予姜校长,不想此信竟令余得见九中之风。余欣喜若狂,遂赋诗以记之。

昔者吾兄言,九中盖万校。

今日进此校,难于登蜀道。

九中未择校,学区定入围。

无奈从父计,自荐效毛遂。

长驱至校门,校门坚似铁。

电话打千遍,此铁终不解。

吾父贰出谋,“何不书信乎?”

遂尽平生才,凝笔复急书。

又附吾拙作,无事只乱涂。

书札已寄出,结果任西东。

谁想接信后,致电告吾母:

“文学有底蕴,免费进九中!”

吾母喜欲狂,即告吾始末。

吾喜形于色,又感出伯乐。

伯乐识神驥,校长识英才。

神驥纵神勇,若无伯乐在,

如何为人知?乃书此拙诗,

以赞姜校长,以勉后来子。

乱曰:纵才如江,终有江郎之时。故应时时学,以填江之渐少。如思学在人上,应择善之校。吾择九中,又愿九中蒸蒸日上,姜校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