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写在立春

写在立春

2022-08-02 20:20:32

写在立春

 

      立春时分,乌鲁木齐还是冰天雪地,室外温度近零下二十度。

    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把自己裹在厚厚的羽绒服里,钻进棉大衣里,就连我遛我家小狗团团时,尽管它浑身披着金黄色的暖和的长毛,跑了没多久,因为太冷,它把一条腿抬起来,轮换着用三条腿模仿瘸子狗狗走路。

     我对立春的记忆比较深刻。

   小时侯,陕西关中就有在立春这天给孩子戴“鸡gou gou”的习俗。清晰的记得,立春那天的前一天夜里,妈妈拿着针线,在煤油灯下,或昏暗的电灯下,一针一线的缝制着比在拇指大一点的小公鸡,再把小公鸡缝在我们姐弟三人的棉袄袖子上。

      立春的早晨,由于陕西农家的房子门窗没密封,冷风从门缝里、窗缝里进来,室内温度冰凉。火炕上被窝里温暖舒适,是妈妈怀里的感觉,我留恋而不愿意起床,妈妈在催促着,我就赖在被窝里不动。和往常一样,妈妈早早把我的棉衣棉裤,放在火炕上的被窝里温热一会后,抓着我的胳膊,把光溜溜的我,从暧和的被窝里拉出来,“快!快!快!衣服烫烫的,快快穿”,在我还迷迷糊糊时,被妈妈三下五除二地穿好了衣服。

       我棉袄的袖子上多了一只小巧玲珑的小公鸡。小公鸡红红的嘴巴,红红的鸡冠,黑黑的眼睛,与其说是缝制的小公鸡,还不如说是妈妈一针一针绣出来的。

    戴春鸡是老家的习俗,父母和家里的老人也没有说戴春鸡的内容和意义,好奇心强的我,就在网上查找。

     “鸡”与“饥”同音,过去农村贫穷,一到春天,就出现粮荒,此时此刻给孩子缝个春鸡,让孩子在立春这天戴上春鸡儿,期盼孩子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从此不再遭受鸡(饥)荒之苦。

    网上的解释是准确的。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地平整肥沃,尽管自然条件优越,关中的先人们却是在多灾多难中生存。

    “九九八十一,穷娃顺墙立,浮么(方言意思是“终于”)暖和了,却害肚肚饥”。听父辈们讲述过他们挨饥受饿的年代,煮一大锅野菜,用小酒盅做量器,往锅里倒点面粉,靠节约度日续命。没粮的人家,在大地还没变绿的早春,日子会很难过,饿死人也是常有的事。现在想起这句童谣,我心情沉重。

  我幼年时父母勤劳,在父母的庇护下,没有忍饥挨饿的经历。那个年代食物不是很丰富,一年见不了多少荤腥,二斤清油是全家一家的生活用油量是常有的事。妈妈炒菜用的小铁勺,是我的最爱,每每妈妈炒菜后,我要用馍馍在铁勺里反复的擦,恨不得把里边的油星星都擦出来。

  每每回忆旧事,就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一份满足之情。

  立春了,在当今国富民强、丰衣足食日子里,现在的妈妈没有人再给孩子的袖子上缝春鸡,妈妈已经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挨饿,孩子会挨饿这样的想法,甚至和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一样的可笑。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然而在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立春后的天气依旧寒冷中有细微的变化。早晨还是凛冽寒风,冻得我家小狗团团在小区里遛达了一圈后就急着回家。到了中午,太阳显得红润了,阳光照在脸上,和煦舒适,不再是冷冰冰。

  春天的开始,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大雁还是那么辛苦,南来北往,不知疲倦地越过千山万水,从一个故乡,飞向另外一个故乡。大雁乘着春风,伴着彩云,飞过大江河流,穿过高山峻岭,追寻梦中的思念,追寻心中那一片天地。

  我的心如同皑皑白雪下土地里的一棵草根,一棵动了春心的草根,经历了一枯又荣,盼望着春风将大地的冰雪融化,等待着被震天春雷的叫醒。

  新的一年里,要有新的气相,要有新的打算。努力的向前行,多学知识,就像小草汲取大地的乳汁,为了长的更高,为了长的更胖。珍惜美好的时光,克已自律,勤能补拙,在知天命之年坚守内心的宁静。

  春夜里,月明星稀,聆听月光扣动管弦的声韵,继续着早春里欢乐幸福的梦境。伴着春风,悄悄地拂起清逸的思绪,将远大理想升腾在缥缈的雾中。听春天的声音,空灵恍惚,使灰暗的夜晚,变得玲珑而透明,透视的感观,有了片刻的安宁。

   春梦,撑起一叶风桨,划向远方的心海,粼粼的波光托起一丝清脆的回声。

    回过头来,仔细静听,春的脚步近了,走近了,春轻轻飘飘安然入梦。


何苇,文学爱好者,笔名爱做梦的刺猬,曾在部队当排长、指导员、科长,,平时爱写一点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