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缪维:谈谈色彩与音乐的关系

缪维:谈谈色彩与音乐的关系

2021-07-21 00:13:53

文章期数 | No.466
        

文章 | Article
        

01

引   言

         色彩与音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最重要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色彩是光波,音乐是声波,都是神经系统的刺激物,它们都以波的形式刺激人的眼睛、耳朵器官,进而传到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精神产生影响,感受的结果使人产成正负两个面的心情和情绪。

         色彩是光波的视觉艺术,音乐是声波的听觉艺术,两种艺术引起一连串感觉系统的“共鸣”,所产生艺术通感的逻辑和规律,值得我们深入观察、研究、探讨,归纳、总结出科学的色彩理论,进而提升色彩应用品位和色彩创意水平,推进我国色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色彩与音乐


02

色彩与音乐都对人的精神产生影响

         色彩的视觉艺术与音乐的听觉艺术都影响大脑。通过波频刺激人的眼睛、耳朵器官进而转入大脑对神经产生作用。柏林心理学家哈拉尔德•布雷姆教授说:“色彩是神经系统的刺激物”。他对比了颜色对大脑的影响,发现颜色抵达大脑不同的区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同影响。人类对颜色的八大感知:冷暖、明暗、轻重、软硬、动静、进退、强弱、消极与积极。这种感知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正负两个方面的感受,这种感受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上的,还包含精神和情感层面。感受的结果使人的心情和情绪产生:轻松、郁闷、愉快、忧伤、平和、激动……等等。反之,人们也能通过色彩和音乐,直接表达快乐、喜爱、愤怒、悲伤、忧郁、奋进、颓废……等等的意愿。通过欣赏一些乐曲、歌声或绘画、物品的色彩,能激发出人们共同的感受,这种感受足以证实色彩与音乐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这是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的科学理论。

抽象派大师 康定斯基非常重视色彩与音乐关系的研究与探索


        牛顿在玩弄棱镜时发现了色光谱。光谱实质包含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因为音乐简谱是多、瑞、米、发、嗦、啦、西、叨七个符号,牛顿认为音乐是艺术,色彩也是艺术,色彩与音乐都是艺术,必然有关系,所以将天然色光谱六色定为七色,加上一个青色,因此光谱中含有两个蓝色。七个音符和七色光谱,这就把色彩和音乐顺理成章地联系在一起了。

         色彩与音乐都能够以波谱的方式数字化,在宇宙和人类之间传播。声音通过电子显示仪器可以变为色彩图案,使人眼睛看得到;色彩通过电子显示仪器可以变为波频让人识别,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并且能够记录、储存,精确检验和测定,还可以还原,能重新再复制与原来一模一样的色彩与音乐。所以人能够感受到“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的现象,它被音乐家和艺术家总结为“艺术通感”,也就是任何一种感觉系统接受到刺激后,除引起该系统的直接反应外,还引起一连串其它感觉系统的“共鸣”。在艺术创作中,最为显著的“通感”体现在视觉与听觉之间。色彩的视觉艺术和音乐的听觉艺术,汇合到大脑中都是人的感受,并且它们在大脑中是融通的。色彩与音乐都可以表现人类喜庆与欢乐,忧伤与悲哀。

         色彩处理也能和音乐创作一样表现主题,表达情感,展现艺术和意境。当你看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时,耳边能响起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当听到一曲蓝色多脑河时,眼前会呈现蓝色微波荡漾的画面;当我们到访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之后,总感到世界上的音乐与色彩是那样的亲密无间;看到许多欧洲博物馆展示的绘画大作的色彩,就像听到宏伟的交响乐曲。英国著名音乐家马力翁曾经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的确,在生活中音乐作品能使人在想象中感受到色彩。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在《配器法》一书中指出:“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

         音乐讲究音调,色彩也要讲究色调。一些音乐大师根据自身的感受赋予了调性不同的色彩。例如,贝多芬认为B小调是黑色的;林姆斯基•科萨考夫认为C大调是白色的,G大调是金黄色的;斯克里亚宾则认为A大调是绿色的。反之,也有人用颜色来区分音乐家,认为莫扎特、古诺是蓝色;肖邦是绿色;贝多芬是黑色。色彩根据颜色的属性分为不同的色调,色彩色调的类别分四种:

         1.色相调,以色相类别的色名分划分为红、橙、黄、绿、蓝、紫的色相调。

         2.明度调,以明度值的强、弱程度划分为高调、中调、低调或者称为明调、中调、暗调。

         3.以艳度和混浊度的值划分为艳丽调、中艳调、低艳调。

         4.色彩按视觉感觉分为冷调、暖调。

         不管采用什么色调,色彩关系的处理一定要明确而统一。色彩的韵律不能平平淡淡,颜色面积的大小、轻重的搭配,都不能盲目乱用。色彩搭配要讲究视觉舒适,符合美的规律,要像音乐创作那样,追求色调的统一协调,成为美妙的色彩艺术作品。这是色彩设计创意最最重要的原则。

03

色彩表达要像音乐那样注重感应效果

         色彩理论应该由色彩表达和色彩感受两部分构成才是完整的。目前我国色彩美学和色彩科学的教学及应用,基本偏重色彩的自我表达,而不太重视接受方对色彩的感受。音乐的教学和创作,比较注重接受方的感觉,注重听觉感应的效果。音乐的这种教育理念可以嫁接到色彩教育中,研究色彩感应原理,提倡重视色彩视觉感应逻辑,研究色彩视觉感受所产生的心理作用,进而如何影响人们的精神及情绪的色彩视觉感应效果的理论。这种感应规律的研究必须是以物证逻辑为依据的色觉客观规律,而不要象目前社会上某些人主观随意捏造、哗众取宠地炒作,把不同的颜色套上不同的性格,并形成定式,那种胡编乱造的神秘玄学是伪色彩学。

         研究色彩视觉感应规律,就是要探索、研究与掌握人类视觉对色彩的感应规律。既用色给谁看?自己、别人、公众?音乐的艺术创作特别关注听觉效果,客观感受,自我表现建立在听觉基础上。而色彩设计往往按照自我主观意愿,很随意表现自我,不像音乐那样关注音乐客观刺激听觉的效果。我们习惯用色,往往只关注自我感觉来主观决定怎样搭配,重视色彩外表的直观表现,不太注重对象的客观感受以及这些颜色对人们的精神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内心感受怎样,而这种感受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地域文化,宗教理念不同,民族习惯不同,艺术修养不同,感觉对象品位不同,都是不一样的。感受色彩效果的理论应该是色彩学者研究的方向之一。

         色彩感受方面,要像音乐一样,强调统一协调,注重配器,讲究音调,协调整体效果。交响乐中所有的器乐和演唱的声乐必须听从指挥的统一调度,而色彩应用大多是自我随意表现,各自为政,自说自话。在公共环境中,无论企业用色还是个人用色,不太考虑别人的整体感受,不懂得色彩污染会破坏视觉环境,影响他人身心健康。颜色与大气一样,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包裹在色彩当中,根本无法躲避,只有主动接受色彩和被迫接受色彩,这是客观事实。美国、欧洲及新加波等国已建立了城市景观法律法规,规范视觉环境色彩应用,防止在公共环境中乱用颜色,就像治理75贝分以上的噪音一样,对混乱的、高艳度的、破坏视觉环境的公共用色进行管理和治理。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保护视觉环境的色彩应用法规,在公共环境中,不规范用色、滥用颜色的视觉污染比比皆是,长此下去,我们的视觉环境不知会混乱到什么程度,现实中不尽如人意的城市色彩环境足以证明视觉环境混乱的严重程度。色彩应用要像音乐那样,表现出规划性、整体性、统一性和优雅性。

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国内色彩污染现象严重


         在色彩搭配方面,色彩应用要像音乐一样,强调色彩要传导什么?表达什么?怎么表达?要选择正确的色彩艺术表达方式。色彩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文字,不同的颜色和不一样的色彩搭配表现不同的语义。正确应用色彩语义,让颜色说话,给色彩赋予生命力,赋予灵魂。

         色彩专业不仅要掌握色彩美的规律,更要强调学习色彩的视觉生理知识,进而掌握色彩的生理变化引发心理感觉的规律,使色彩搭配能够恰当表达各种心情和情调。现代色彩语义学和色彩情感学在美国及欧洲已有深入的研究,我国色彩感应论的研究与音乐感应论的研究相比相对薄弱,显得被忽视,而且本身也不如对色彩美学研究那样受到重视。要加强对色彩感觉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将传达和感受这两方面色彩理论融为一体,色彩理论才是一个完整的色彩学科。不然只掌握色彩表达的理论而不懂色彩感受理论就会失去用色的意义。

04

色彩教育要像音乐教育那样注重普及和推广

         在中国研究音乐理论的历史非常悠久,而色彩学相对来说属于比较新的门类学科。音乐理论的研究比对色彩理论的研究历史要更长也更受重视,接受音乐知识教育的人群比接受色彩知识教育的人群要多得多。不少知识阶层从怀胎就开始对胎儿实时音乐胎教,让婴儿从小接受音乐熏陶。我国的色彩教育属于美术教育范畴,据光明日报统计里,从小学到大学,整个美术教育才几十个小时,更没有专门的色彩知识的传授。显然有重“音乐”教育,忽“色彩”教育的现象。

         其实,色彩视觉在人们的生活中比音乐的听觉更为密切,音乐能够不听,而色彩一睁眼就看到,连闭眼做梦都离不开颜色。色彩从科学到艺术,它的探索、研究、应用比音乐领域更为广泛、更为复杂。色彩科学包括色彩光学、色彩电子学、色彩物理、色彩生理,人文色彩、文化色彩、环境色彩等。眼睛感知色彩的距离比耳朵感知声音的距离远得多,范围大得多。视觉与听觉相比,色彩视觉学科应用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领域更大。色彩是人们生活和其它学科相互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学科都离不开色彩学。色彩的学问和应用并不那么高深,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应用、每个人的修养品位密切相关。色彩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科学,在当今的基本教育中,色彩艺术和色彩科学知识的教育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

做梦都离不开颜色


05

色彩应用像礼乐一样是修身的体现

         借助我国《礼乐》中深度阐述的音乐理论,将色彩视觉艺术和音乐听觉艺术融合在一起观察、研究,不失为一个捷径。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当声音转为音乐时就加入了人们的礼仪和教义。当颜色组合成色彩时,必然包含着人们的心态,反映人的情调,表达人的意境。音乐有语义,可以表达轻快、欢乐、悲哀、忧伤,色彩同样有语义,可以表达轻松、和谐、热烈、冷暖、沉闷、哀伤。音乐不管是古典的、通俗的、或是流行的,只要好听就好;色彩以什么方式搭配,是流行的、时尚的、复古的,只要和谐好看就好。因此色彩和音乐一样,丑陋总是不舒服的,好看好听是根本的。

      中国古代将音乐加以区隔。在《礼记》的《礼乐》中,将现代人称之为音乐的分成三个层次,一个叫声、一个叫音、一个叫乐。  色彩和礼乐一样,也能分成三个层次:色、颜、色彩。一是色,动物和人类都会用色;二是颜,人类会制造颜色,动物不能;三是色彩,多色才能称为彩,这就产生了色彩搭配问题。动物和人类用色有根本的区别,动物用色是出于自然本能,人类用色分为:盲目用色,感性用色和理性用色。有色彩修养的人和没有色彩修养的人应用色彩的效果是大不一样,色彩应用最高层次是能表达内心情感的意境,所以色彩也有修身养心的问题。色彩设计需要修练,才能达到最高境界。色彩设计、色彩应用不仅要掌握色彩搭配美的规律,而且还要能够色彩造意。不仅表现色彩搭配美的韵律,更能通过色彩传达内心的高尚境界和有品位的情调,提升产品色彩设计和艺术创作的核心竞争力。


06

参考文献

[1] [美]肖恩·亚当斯.《色彩应用》.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

[2] 彭林.《礼乐人生——成就你的君子风范》.中华书局.2006年

[3] [美]安德鲁·特德.解密色彩背后的心灵密码》.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

[4] 庞绮.《服装色彩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5] 徐志瑞主编.《流行色》.中国流行色协会.1999年

作者 | The Article Source | 简介

缪维:国内资深色彩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主讲教师、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东方文化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荣誉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合作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长期从事传统色彩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等。  

推荐 | Recommend the Article  | 文章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文章

Top 01 | 2017年秋冬国际四大时装周流行趋势TOP10|  Article


Top 02 | 国内色彩专家谈潘通的草木色能够成为2017年流行主色?|  Article

Top 03 | 2016年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访谈录 | Article

Top 04 |《流行色与设计》 |  Article


Top 05 | 北京服装学院色彩设计研究中心简介 |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