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月光宝盒】拜年

【月光宝盒】拜年

2022-05-30 00:09:33


拜年,还是小时候味道,有压岁钱收,绝不吝啬几句恭喜发财。压岁钱诱惑无穷动力无限,尽管只有几毛钱的压岁钱,但完全可以让我爬山涉水风雨无阻。

那是因为那时穷,几毛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小人书几分钱一本,油条四分钱一根,白糖棒冰一分钱一根,猪肉多少钱一斤,记不起来了,因为吃得太少。那个时候拜年基本靠走,捷径就是翻山越岭,清早出发,赶上中饭,饭后出发,赶路回家。遇到下雪天,半路上还可以玩一会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那时去拜年总是几户亲戚家小孩一起出发。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脸朝下笔直倒在厚厚的雪中,印出自己的模样,我觉得这样很好玩。如果冰冻了,免不了摔几个仰八叉,屁股隔着棉裤都疼。那时在路上遇到行人,他们都会问一句,“到外婆家去?”那时去外婆家拜年,经常要过夜,二三个人挤一床棉被,相互取暖不怕寒冬。到外婆家还一定有一碗“糖吞蛋”吃,很甜很满足。外婆家毗邻肖山,有着浓厚的肖山乡风,一有客人来,就从蒸笼里端出各式小碟的“虾油卤菜”,很有特色很好吃。每去一家都在吃。回来时还背两根甘蔗屁颠屁颠回家,当然怀里还揣着几毛压岁钱,如同打仗得胜班师回朝。



跟着亲戚一起去拜年,要带好多的“包”,有白糖包、冰糖包、红糖包、红枣包、金枣包、杮饼包、麻酥糖包、糕饼包等等,一律用厚厚的黄色的毛糙纸包成长方形条状,四角合拢处作为正面加盖红纸,用一种叫“麻皮绳”的植物绳绑住。最头疼的倒不是重,而是要记住奶奶再三叮嘱的哪家还什么包。大概是有讲究的,估计是包的价值的问题,还有不能原封不动的还回去,有小孩子的要还一个类似糕饼包等小孩包。奶奶怕我记不住,总还要叮嘱一起同去的人帮忙记住。终于到了可以独立拜年的时候,可我还是出了错,一次去拜远房老亲家的年,包一放就回来了,结果拜错了人家,后果还是有的,那时如果不回年,会让亲戚家想法很多,严重的会因此而断了走动。一次连包带布袋都给拜掉了,奶奶惦记这只用灯芯绒做的布袋,看的出来很是心疼。

正月拜年的包,奶奶总是把它们放在比较大一点的石灰缸里,是缸的下面垫几块生石灰,保持干燥延长保质期。我们总是偷偷的掰开包的一角,抽走一二块一二根,冰糖也好,杮饼也好,糕饼也好。那味道咂咂不错,现在绝对吃不到这个味道了,偷着吃比什么都好吃。偷吃的多了,包几乎都瘪了,很明显我们偷吃了,但奶奶似乎老糊涂了,从来没发现过,也从来没有因此而骂过我们。

那时去拜年,奶奶还会再三叮嘱不要去吃鱼,因为鱼是用来看的,叫“看鱼”;扣肉最好也不要吃,如果主人家自己夹到你碗里的,你可以吃,因为扣肉是可以补块进去的;如果有肉丸子上桌,可以大胆吃一个,说明这家有准备的,肉丸不是看菜⋯⋯

后来,我长大了,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过年的仪式感逐渐淡去,但大家对红包的热情不减,孩子依然奔着压岁钱去,大人总也不会忘记给红包。如今拜年都自己开着小轿车,一天拜好几个年,一般亲戚也就不吃饭了。至亲的亲戚之间拜年,都不用带包了,相约初几中饭晚饭到哪家聚餐,吵吵闹闹,喝酒赌钱,开心快乐。

再后来,拜年去,我作司机,可以不喝酒,在春节休养几天。再过二年,儿子作司机了,我也老的差不多了,可以喝几盅了。

今天正月初三,我们相约外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