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韩锡璋悦读茶坊】苏东坡的一盏茶,拿得起也放得下(外一篇)

【韩锡璋悦读茶坊】苏东坡的一盏茶,拿得起也放得下(外一篇)

2022-07-05 03:39:38


与茶有缘的文人很多,多数的人是受惠于茶,是茶滋润了的人生,是人应该感谢茶。而有的人,的智慧和才华反过来照亮了茶、提升了茶,茶应该感谢的知遇之恩、升华之功。苏东坡就是后者,而且是后者中的代表。


苏东坡写过关于茶的很多美妙隽永的诗词:“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多么清爽悦目的色彩和细致鲜活的食欲美;“磨成不敢付童仆,自看生玑珠”、“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可见对好茶的重视,对水质、火候的讲究;“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不是茶道中人,无法捕捉到如此稍纵即逝的变化,做出如此传神的刻画;“何需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认为茶可祛病强身,还可以洗瘴气,对茶的认识非常深入;至于“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这一句,在我看来,这就是关于“茶“最本质最哲学的理解和最生动最精炼的概括了。
当然关于苏东坡和茶的有关趣事也非常的多。像东坡梦泉——梦见和诗僧参寥子饮茶作诗,九年后两人相见,发生了和梦中完全相同的一幕:参寥子用新凿得的泉水、钻新火、烹新茶来招待。以诗索泉——在杭州任通判时,故人赠新茶,为了烹制出合心意的茶汤,写诗向当时在无锡为官的友人求赠惠山泉水“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更因为和茶相通的仁爱胸怀和清洁精神。同情茶农,抨击官僚们昔贡荔枝、今贡新茶,残民邀宠的可耻行为,更嘲讽以茶钻营权门、讨好媚上的小人行径——"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


东坡一生足迹遍及各地,虽然是连遭贬谪,但是强大的心灵力量使超越现实泥潭,乐观阔达的性格使随遇而安,不但对各地风物见多识广,同时也得以“尝尽溪茶与山茗”,加上朋友们知道它爱茶至深,也纷纷赠茶给或以好茶留待东坡,彼此切磋茶道,更使苏东坡深得茶中三昧,领略了茶中最高境界。

即使是伟大的人,可以战胜人生际遇,甚至可以战胜自己,但无法战胜时间。晚年的东坡,对茶的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年轻时饮食非诚讲究,对茶更是精益求精——“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笕封勿浪出,汤老客未佳”,到了久经风波、看淡生死之时,这些风雅的习惯、细致的讲究都被一种大的境界取代了,那就是不执著、不固执、不拘泥,一切听其自然。

一盏茶,痴迷时没人说得过,等到放下时,一转身就是如此开阔通透的境界。苏东坡到底是苏东坡!


以上内容系文摘

延伸阅读:




品 茶


品茶是在品一种心境。


品茶最好是在小雨微湿的雨天或盈满月光的夜晚。一个人独坐窗前,看窗外清新隽永的风景或悄无声息的月色;每每这时心情无遮无掩洋洋洒洒坦坦荡荡无欲亦无望,曾繁重的琐事远离身心而去,压抑的情绪仿佛踱进了梦幻的门,抵达物我两相忘。


我常将品茶的过程视为人生的三境界。初泡的茶尽管水很沸,但茶叶仍浮于水面,茶似乎要摆脱水杯的阻碍与束缚;这就像人年轻的时刻,虽置身于火热的生活里仍不会安于现状,自身的现实总是在现实之外的想象与憧憬之中。两三遍后的茶便是茶与水融为一体,茶浓水也浓了,这一时刻我将其视为人的中年,不再回避逃逸现实中任何束缚与局限,全身心地置身于现实的生活之中。五六遍后的茶,茶已色淡于水,这又好比人的暮年已至,将曾经历的事物看轻,将生与死看淡,已无欲亦无望,平平淡淡才是真了。


好友若茶这话我也信。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水是交往的过程,是彼此内心交汇的河流;茶的香是朋友之间的浓浓的深情浓浓的厚意。越品情亦深,淡而不相忘。


平 淡


平淡是一种境界。


平淡时刻心灵一如平静的海域,心的领地里只有清澈浅浅的水声。在我看来平淡对于人生而言是肉体与精神劳碌后的休憩与间歇,使人生驻足于本真的境地。敞开的胸怀里此刻无束缚无欲望,只有清风疏雨荡尽落在心灵里的尘埃,让那疲惫的身心沐浴片片清纯明丽的阳光。


心清若竹,无欲则刚;我认为这是人生、生命的高度。平平淡淡也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真。人在剔除了越生越多的欲与妄,是不是才能在混沌浮躁之中澄清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方向,才能活出自信与坦荡,才会理直气壮地面对尘世直面人生。


平淡也是一种倾诉。平淡的日子里自己打开自己谛听自己呼唤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由寻路踱进心域,不再躁动的理智梳理潮起潮落的思想。平淡会使理性成为一把钥匙,苍茫之中打开原本属于自己的那扇门……


平淡的时刻,一颗心静若止水,净若一滴水。


来源:2014年02月08日《 》 


本刊刊训:

在这里,激情碰撞文化,诗意表述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