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明天的月光

明天的月光

2022-05-29 00:18:19

有一个经济学概念,叫做“消费者剩余”。


简单解释一下。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当商品的价格很高的时候,有没有人买呢?有,但是,人数很少,所以表现在需求量上就不多。鸡蛋1000块钱一个,有没有人吃呢?有,一定有。首富今天晚上请客,会请大家吃鸡蛋,但是,需求量会非常地小。鸡蛋500块一个,吃的人会多一些,500强大款晚上请客,也会吃了,这表现在需求曲线上,就是消费量增多了。商品价格和对于这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上,会呈现出反向变化的关系。不过,尽管首富和500强大款愿意出那么多钱买一个鸡蛋,但是,鸡蛋究竟在市场卖多少钱,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比如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鸡蛋10块钱一个,在这种情况下,首富和500强大款愿意出的最高价,有一大部分就被省下了。就把这个他们愿意出的价格叫做“保留价格”,而省下来的部分,就叫“消费者剩余”。


大家应该都有砍价的经历,有的是按一定比例来砍,有的是按某个数列的平方来砍,价格总是从天上一路下跌,最后要么成交要么走人。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直接来个交易价格呢?这就是商家的花花肠子。商家在试探,试探买方的保留价格,追求的自然是吃掉“消费者剩余”。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专卖店、网上商城,东西都是明码标价的,似乎商家的花花肠子已无用武之地。然而商家的花花肠子现在也有,只是在商家和客户之间的力量比较平衡的情况下,花花肠子不容易用。但是,碰到商家有信息优势和其它优势的时候,他们依然不会客气,通过探出你的保留价格为自己牟利。


“大数据”大家都听过,这当然是未来的趋势。但另一方面,未来的我们也将无密可保。我们的支付信息,我们的行为数据,最后都会被记录。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们进入到商家的世界中,我们就是个透明人。我们有怎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商家看得一清二楚。他们不再需要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来打探我们的保留价格,而是根据你的综合信息和过去的消费记录来判断你的消费意愿。


在个人需求日益多样的今天,很多商业服务都会根据你的需求,帮你量身定做产品,然后给你一个高度客制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很多私立医院针对个人的服务;比如,某些商业保险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保险项目。既然是客制化的解决方案,它有可能涉及到很多的创新服务,于是,你对于价格就没有太多的信息可以借鉴、参考和比较。于是,定价的时候,商家就有可能刮走你的全部消费者剩余。甚至,针对你的解决方案,就是商家按照你的保留价格来去量身定做的。我很好奇,当3D打印开始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我们所定制产品的标价,是否会和我们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基本一致。

如果就像说的这样,事情倒是简单了,因为我们本身花费全部保留价格,就是为了得到希望获得的产品和服务。只要得到了这个解决方案,价值主张得到了满足,那么完全按照保留价格来付费,没有消费者剩余,我觉得这也无所谓。但不可否认,我们存在着付出保留价格但解决方案无法满足自我消费主张的风险。


在很多公立医院里,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医院,去看专家门诊。医生的对面,会有一位助手,通常是博士生、硕士生,帮助量量血压,写写病历。而当去某些私立医院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坐在医生对面的那一位也穿白大褂的年轻人是医生,那个人并不是医生,而是给医生配的一个经理。他的工作是帮助医生来判断病人的油水,同时,也对医生的行为进行监督。


有一个人,担心得了某种病,特意跑到民营医院看了两周,花掉了三万多。医生告诉他,病终于治好了。后来,他上网去查,发现那种病毒之类的东西,如果一旦感染了,就会终身携带。出于对老婆孩子的责任,他最后还是到公立医院去看了一下,结果发现根本没有感染过这个病毒。结果,白花了钱,挨了针。


这还是在非数据化的领域,仅仅算是趁人之危。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一个人的所有信息都被整合到一起,那个时候,拥有数据的商家,想刮你的消费者剩余,就可以设计出专门的针对你的各种解决方案。在那种情况下,我想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也许会成为历史;很多人,明天都会是“月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