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残酷月光(下)

残酷月光(下)

2022-07-26 00:56:55



可是音樂是內心創造的,不是心臟創造的,內心的寬廣是無法解釋的,它由來已久的使命就是創造,不斷地創造,讓一個事物擁有無數的品質,只要一種品質流失,所有的品質都會消亡,因為所有的品質其實只有一種。


——余華


時有人給我留言,多會先善意的表達感謝我寫的那首歌,然後會說對其中的某句很驚豔,接著又希望我說一下對那句詞的理解。每當看到這樣的留言時,我第一個感覺是:其實我都想知道那些驚豔是一種怎樣的感觸?我好奇的是喜歡和不理解是同時發生了?有人願意告訴我嗎?可由於這畢竟是多年之前的寫作了,最終我都放棄了繼續問答,并將此視為一種恰當的答應,轉身去做了新的事情。


就像我在讀余華的這段關於音樂的書寫,會不自禁的反覆體會,對其所用的『品質』這個詞發出讚嘆。我思索著無數的品質都包含了什麼?所有的品質只有的一種又指的什麼?而我以為最富興味的地方,就是這段文字促使我展開的思索,答案會一直有,還會一直不同。正應了他的那句『不斷地創造』。作者是何用心,已經顯現了。


如他所說:『讓一個事物擁有無數的品質』,會不會連作者都在靜觀其變呢?我覺得是會的。


?


I'm lying on the moon 

My dear, I'll be there soon  
It's a quiet and starry place  
Time's we're swallowed up
In space we're here a million miles away


——《The Moon Song》


最近聽到一首很喜歡的關於月亮的歌,是電影《her》的電影音樂。在想,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誘發了一個音樂人去創作?還是一首歌曲讓電影的顏色氣味更深濃?互相加諸彼此的他們會不會根本就是同一件作品?只是生成不同的形狀物體而流竄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去到不同的人的家中,房間裡,耳朵裡,眼中,心靈的隱秘之谷?


這一連串互相激發的創作行為,越看越像是人心與人心之間最好的祝福。


看詞的話,《殘酷月光》說了什麼是一目了然的。現在再想,後期製作的每一個發生,才是這首歌的幸運之處。合適又講究的編曲幾乎就是歌曲靈魂的一部份。一個好的編曲會在理解了詞曲架構的故事後,還把詞曲未盡的責任都做到了。唯美又空靈的編曲,是這首歌遇到的第一個幸福。我們應該向每一位虔誠的編曲敬禮的。


再是演唱者的詮釋和角色完成。如果當時只是很規範(侷限)的設想一個年輕人面對失落的時候該用的語言和情緒來選歌的話,這首《殘酷月光》絕非理所當然的。但林宥嘉唱了,正好給了他早熟和獨特神秘的氣質一條通路。從這點看來,作為一個音樂人要有自己的眼光和信仰,而這也可稱為『品味』的東西,會一點一點組成『自己』這件作品。在看過林宥嘉的演唱會之後,感受到這個聲音底下的心是特別清朗的。對一個音樂人而言,每一首歌曲都只是這個人物(人生)的其中一句、一段。路很長,但站在臺上的這個人心裡也明鏡似的,聽歌的人自會感到那份難以言傳的自在的。



任何一件作品達到了完整(力量)一定是各個元素都不僅盡到本分而已。而這首歌又恰好是在一個人們能夠坦然承認灰暗是生活的真相的時代唱出來,那些所謂『喪』的語言已經不是同一個之前大家抗拒的『喪』字了。它更接近於一種『清醒』,甚至像是一種『灑脫』。就像輕描淡寫的在說:我知道了,你說的不好我也都看到了,但是在這一秒之前我所見識到的世界,是箝制不住我的!


在恐懼和勇敢之間,有一種東西叫做肯定。


一個週六下午,我戴著口罩在漫天柳絮的路上騎著單車,一路上看見幾個孩子和父母吃著冰棍嬉笑。心中有個聲音:『活著是多麼美好啊!』。那一路的天空是灰的,空氣品質是不良的,但是我還能這樣發自內心的生出無比寧靜與祥和的幸福感,想起來是很滿意的。當一個人只是踩著單車,竟能感到和踩在雲端沒兩樣的愜意時刻,是一定要隆重的記下來的!


只要我們仍在這人世間行走,誰不是一直都在流浪呢?如果海洋是一切都結束的到達,不曾親眼見過不才是事物充滿無限可能的最好的樣子嗎?


說到這裡,我的胡說八道都不如再聽一首暢快的歌曲!٩(ˊωˋ*)و


?



?

殘酷月光(上)

歌詞|融化了、洗澡和掃除

從沒計劃愛上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