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曲赏析 >听见色香味:德彪西与音乐减压(上)

听见色香味:德彪西与音乐减压(上)

2022-02-08 01:07:43

听见色香味:

德彪西与音乐减压(上)

文/田艺苗

常有朋友们问,工作压力好大,听哪些音乐可以减压?可以轻松一下?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一种很减压又有品位的音乐,比如,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


▲德彪西《月光》/《水中倒影》


德彪西的音乐,名字就很减压,比如《月光》、《水中倒影》、《大海》、《牧神午后》《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些标题都是诗句。他用音乐描绘鲜花、少女、水波、良辰、美景、下午茶……用现在的话说,他的音乐是治愈系的,小而美的,静谧而迷人。当你不知道该听点什么的时候,听德彪西准没错,既风雅又美妙,又现代又天然。貌似导演们也非常喜欢,《月光》在影视剧中的出没频率非常高:《赎罪》、《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暮光之城》、《盗海豪情》、《东京奏鸣曲》、香奈儿广告……

 

在音乐史上,德彪西开创了一种音乐流派,叫做“印象派”。最初,印象派是评论家们的一句嘲讽,说你这个音乐有什么意思,只有一点印象,一点虚无缥缈的调调,没有实质内容,不过是浮云嘛。它不像我们熟悉的浪漫派音乐,情感强烈,表情夸张,富有感染力,还有故事情节,流露作曲家的个人意志和远大理想,相反,印象派只有一点暗示,各种荡漾。

 

但100年之后,时间证明了印象派音乐并不是浮云。



01

音乐中的味道


▲德彪西《夜之芳馨》


音乐真的可以散发味道么?我们先来看一部前几年非常轰动的电影《香水》片断,改编自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同名小说。


© Kim dong-kyu


。,却是个嗅觉天才。普通人可以分辨出4000种味道,他可以辨认上万种,他还可以闻到苹果里有虫子,砖墙中藏着钱,远处走来的女人的味道。后来他在巴黎的香水师那儿做学徒。为了制作一种他心中味道最美的香水,他连续杀了13个身上有异香的少女。收集她们的香味,把她们放在巨大的玻璃瓶里面萃取,场面诡异而美妙,做成一款神奇的香水。,押往刑场的时候,他往身上涂了自己做的香水,神奇的味道迷惑了刽子手,他们顿时觉得他无罪,把他释放。最后,他把这瓶完美香水全部淋在自己身上,香水散发的魔力让众人一拥而上,把他瓜分吞噬,连一块骨头都不剩。


 © Kim dong-kyu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十分好奇,想知道电影中香味是如何表现的?电影又不能散发味道。因此画面和音乐担当了全部重任。尤其是音乐:先是弦乐渐强与渐弱的音响,香气在他的嗅觉中被放大,仿佛若隐若现。之后出现一个朦胧的女声,香味渐渐氤氲,等到女声渐渐升高,你觉得这味道开始明确起来,之后一个转调,香味又游离了。弦乐的泛音,在此起彼伏的强弱音响中混入风声,形象描绘了氤氲的氛围和神秘诡异的香味。



© Kim dong-kyu

▲德彪西《黄昏空气中的音乐和香味》


用音乐描绘味道,是德彪西的音乐非常擅长的。他有一首钢琴曲,叫作《黄昏空气中的音乐和香味》,:


“白昼已消失,但余辉仍在黄昏在天空中游荡;乡愁与烦恼化成往事的回忆。而如此情景也将顷刻消失。当空虚的黑夜、厌恶的心绪到来时,忧郁的华尔兹、晕眩的疲倦·····而这一切却都打不动年轻温柔的心。”

 

余辉。游荡。乡愁。烦恼。空虚。忧郁。晕眩。


一系列无以名状情绪的集合。这就像每个人都体验过的青春迷惘,人生的幽冥时分。言语无力,知觉却丰盛而深沉。这首乐曲里面,咣咣咣的和声里带着水色,碎片式音型,摇曳的节奏,汇集成了那句诗:暗香浮动月黄昏。



02

德彪西的作曲方法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德彪西的音乐和我们之前听过的古典派、浪漫派都不太一样,它的音乐有味道、有温度、有色彩。他是如何做到的?作曲家们有四件法宝:和声、调式、曲式、配器。德彪西的用法却与之前的作曲家都不太一样,他在各种领域都有突破,尤其是和声与调式。

 

在音乐学院里,如果你的和声作业写得很难听,像大便干燥,一般老师会给点同情分,可你如果写出平行五八度和弦,会得到巨大的红叉叉。什么是平行五八度?就是11,33,15,41这些音程,因为这些音程组成的和弦缺乏音音合鸣的立体感,音响空洞,没有体现和声的功能和妙处,因此在传统和声里面都需要避免。德彪西却总是故意在钢琴上弹出这些让老师抓狂的和弦。后来在他的乐曲中,我们方才明白,原来他要表现的,就是梦境,就是浮云。



▲德彪西《向拉莫先生致敬》


什么是和声?大学时代我们组乐队,看到乐队里面,歌手唱旋律,吉他、贝斯或钢琴弹的伴奏就是和声。有时候是柱式和声,如一串串糖葫芦,有时候是分解成旋律的分解和弦。在音乐中,和声有功能,也就是有作用。在一个调式里面有主和弦、属和弦、附属和弦等等。这些都是调式中的骨干和弦,支撑起音乐的结构。乐曲最后只有回到主和弦,你才会觉得,啊,音乐结束了。当然也有离开主和弦的,比如属和弦,离得最远,所以最后回归主和弦,就变得特别迫切,特别舒服。调式里面都有这样一个离开到回归的过程,就像充满隐喻的奥德赛的旅途。

 

在音乐学院里,每年五月,都有大朋友小朋友来报考。有一位小男孩背着单簧管来考附小,他住在我们筒子楼里,每天努力练习,吹音阶“1234567”“1234567”“1234567”“1234567”,如此吹了一个礼拜,所有教授学生们都觉得心情不爽,很郁闷,却说不出来为什么。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教授在小朋友吹到1234567的时候,推开窗,接着喊了一声1~,嗯,回到主音,终于解决了,每个人都感觉心情顺畅了。

 

就像我们写文章讲究文以载道,写音乐,也并非想怎么美就怎么写。一般你写一首作品给你的教授看,他会要求你:“解释每一个音”。音乐有音乐的逻辑,遵守音乐的普遍逻辑可能会让你的乐曲更经得起推敲玩味,于是美得更长久。

 

但德彪西故意不要和弦的功能,他觉得那样的音乐太明确了,不是他要的效果,因而刻意避免功能性。他的和声都有美妙而丰富的色彩,风流灵动,隐藏了调式上的回归或离开的效果。



▲德彪西《月落荒村》


调式是什么?我们常说,这是周杰伦的调调,那是五月天调调,或者这个打扮调调不对,那个不是你的调调。什么是调调?就是风格,而音乐的风格是由调式决定的。我们常说,这个和弦描写月光,那三个音是命运在敲门。其实音乐唤起的想像是不确定的,因人而异。但音乐中也有确定的东西,比如调式决定着音乐风格。比如说,中国的主要调式音阶是12356,那么无论你如何旋转,12356165353216123653…都是中国风格;而日本的调式是13467,764,3176714,34317,76743…不管怎么唱,都是凄厉哀伤的日本风格。我们常说,这一段一听就是印度的,那个一听就是爵士乐,就是和调式音阶有关。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大三和弦,明亮刚健。最典型的,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小调呢,柔和忧郁,建立在613这个和弦上,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两种调式,风格鲜明。大调适合男人,小调如同女人。德彪西却喜欢弄个不男不女的调,不是大调也不是小调,他的调式是123#4#5#6,全音阶,没有半音,没有7到1这样的倾向性,于是人们听不出来是哪个调,又暧昧又飘渺。这就是他风格的源泉。我们听《黄昏空气中的音乐和香味》,可以听到一些中国丝竹风,是因为德彪西喜欢用中国的五声音阶,12356,巴黎人喜欢中国的五声音阶,就像喜欢中国瓷瓶一样。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德彪西还有不少描绘色彩的音乐。像《欧石楠》,《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亚麻色是一种发白的沙漠颜色,十分轻盈浪漫。有人问,音乐中可以听出来亚麻色吗?音乐中的音色确实是可以描绘颜色的,比如给你两件乐器,长笛与大提琴。哪一件描绘亚麻色头发?哪一件黑头发?大部分乐友都会选长笛奏亚麻色,大提琴奏黑发。声音是有色彩感的,有温度和重量。你觉得长笛里面有亚麻色的轻盈,大提琴里面有黑发的浓厚。这里有一种通感,或说联觉,你觉得红色是火热的,响亮的,而蓝色是忧郁的、低沉的。类似通感我们非常熟悉,在我们的古诗里面,通感就是一种精妙的修辞术,会通感的都是比喻的高手,往往一个字,就把罗哩罗嗦的描写都给省略了。 比如“人比黄花瘦”,“寂寞沙洲冷”,“烟波江上使人愁”。钱钟书曾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和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有些音乐家可以辨认出音乐对应的各种色彩,就像一种特异功能一般的天赋。据说像斯克里亚宾、梅西安这样的音乐家,能够听见音乐的色彩,梅西安说A大调是蓝色的,有种半音阶和声是“蔷薇色与淡黄色并带有发蓝的暗淡的月色”···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和色彩与宗教有关,像《音时的色彩》《从峡谷到星星》,一道道神学的彩虹。

▲德彪西《大海》



田艺苗: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

现已开放微信服务号订阅

♫ 田老师的节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听哦 ♫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

艺苗听音乐

田艺苗官方微信服务号

言语尽头,音乐响起。

Tips

订阅方式:

关注“艺苗听音乐”微信服务号

在服务号自定义菜单点击“名曲密码”

3 点击任意一期节目或专辑链接,

按指示完成付费


(★特别福利:订阅者将有机会获得田老师赠送的书籍、音乐会和音乐讲座的门票等礼物!)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订阅《名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