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曲赏析 >“法国印象派音乐画家”肖松—《音诗poeme》

“法国印象派音乐画家”肖松—《音诗poeme》

2021-10-08 00:40:53


 视频:伊扎克.帕尔曼—肖松《音诗》

 欧内斯特•肖松 Ernest Chausson(1855-1899),1855年1月21日生于巴黎.约十五岁便开始涉足巴黎许多文艺沙龙,习惯于在阅读、作画、参观画展和听音乐会中过日子.1879年底,他进巴黎音乐学院马斯内的配器班学习,此后转随弗兰克勤苦学习作曲几近三年,1883年毕业.他在弗兰克的众多学生当中,也许是写作旋律最有天赋和最自然的一位,他的基本气质是抒情的.



肖松的戏剧作品如抒情戏剧《海伦》(1884年) ,常有把瓦格纳的手法同法国人的思维结合一起的痕迹,像丹第和夏布里埃一样,他写的爱情二重唱,总让人想到瓦格纳的《特里斯坦》的第二幕.不过,肖松的声誉主要在于他的器乐作品方面---包括唯一的一部交响曲(1890年)和在他的器乐作品中最负盛名的小提琴与乐队合奏曲《音诗》(1896年).肖松的器乐作品,早期的可以看到马斯内的印记,但总的说来,在手法和风格方面,他显然是弗兰克的忠实信徒,此外,由于他多次到过德国,还深受瓦格纳的影响.九十年代,同一些象征派诗人的交往,使他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又同印象派有点相近.

吴玫在她的书《怎样听一首名曲》这样描写肖松的《音诗》:“如果音乐可以对应绘画作品,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倒是可跟中国水墨画相对应,随着音乐的延伸,饱蘸墨汁的毛笔滴在宣纸上的意向慢慢散去,变成了一首朦胧诗。”

和吴玫描述的类似,在我听来,肖松的这首《音诗》和法国同时期印象派画家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处,此时期的音乐最看重的是“意境”,他们不明确表达什么,但似乎在画中在音乐中又如大海般包揽着万千情绪。如这时期的绘画作品一般,画家们不用许多明艳的色彩曲勾勒某一个特定的线条与形象,音乐上音乐家也不使用许多表达明确的功能和声,而通过一些单线旋律与不协和和弦的交替使用编织了一副又一副的音乐画卷,就像把之前古典时期的那些功能和声全部慢慢揉开加上一些独特的音符,让音乐晕染滋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