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曲赏析 >中秋明月照九州,举国欢庆家团圆

中秋明月照九州,举国欢庆家团圆

2022-07-01 00:32:21


视频:点石沙画ID:zhanghuishahua)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月是中秋分外明,情到深处更是浓

又是一年秋风起,正是花好月圆时 


点石沙画张辉老师中秋沙画作品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因为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古时称为仲秋,又因处于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风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中秋不仅可以赏月、尝月饼、品桂花酒,各地的风俗也是多种多样。不过不管怎么过,这些风俗都寄寓了人们阖家团圆、平安喜乐的美好心愿。


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柚子、苹果、红枣、葡萄等祭品。“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赏月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赏月古称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观赏更有韵味。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其乐融融。今天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祝美好生活,或是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食月饼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美食。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赏桂花、饮桂花酒


我国食用桂花的历史久远,在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赏桂花,在阵阵桂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传统风俗。



兔儿爷


兔儿爷最早原本是人们祭月的对象,由泥制成,外型如人端坐一般,供人们祭拜;而从清代开始,它逐渐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在民间艺人的手中,兔儿爷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玩具。



听香、偷香


在台湾,中秋节有“听香”、“偷菜”的习俗。听香,又叫拈香,古代还可占卜。指中秋夜妇女们会在深夜点香默祷,表明要问的事情,然后拈香出门,听到有人说话,就掷杯请示神明是不是答案。如果不是,重新卜问听香,一直要等到听到正确的答案后,解所问之事的结果。“偷香”指少女们可以在中秋夜到别人家菜园偷菜,如果没有被发现,就表示她马上会遇到如意郎君了。




燃灯


我国很多地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江南一带有制灯船的节俗,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并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广东,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做果品、鸟兽、鱼虫等形状。夜里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还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诗词


中秋节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如诗如画,良辰美景,送给我心爱的你。

遥远的星空下,共同仰望同样的美月,

是你我心灵的契约!

月是故乡圆,情是故人浓。

我心写我思,托海生明月,寄天边清风,

在思念中向你传递最美好的祝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 《望月怀远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 《月夜忆舍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饼,中秋佳节等着你!

美丽的星空,美丽的景,愉快心情陪伴你!

美好的祝福,美好的心,美好情意滋润你!

祝你中秋节快乐!


慈怀新书

《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你入手了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直达京东网购买页面。


本书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全国各大书店均有销售。

回复“置顶”,小慈告诉你如何一键找到“慈怀读书会”。

回复“线下活动”,了解慈怀读书会线下活动最新通知


特别推荐:

这可能是最好的读书方式!

慈怀读书会的姊妹号:

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发起共读活动,每15天共读一本书!

战胜惰性,行动起来

和数万书友一起读书,一起进步


长按二维码,关注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参加慈怀共读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