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曲赏析 >歌单及文章起源《一句话的力量》2016.03.27

歌单及文章起源《一句话的力量》2016.03.27

2022-06-12 02:59:09

歌单

01、《说谎》张信哲

02、《Tomorrow》AvrilLavigne

03、《如果你也听说》张惠妹

04、《向日葵的约定》金贵晟(3D动画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官方中文版主题曲)

05、《是否》袁娅维

06、《温暖》许巍

07、《残酷月光》林宥嘉

08、Endless Road-fumika

09、《不会痛的不叫爱情》吴克群

10、《你如今好吗》许飞


您可在此处输入正文,或从模板库中选择模板。
文章


开篇

如何变成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


无论工作、生活,还是谈恋爱,我们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分享情感。我觉得所谓“会说话”并不是指专挑别人爱听的说,而是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恰当地表达自我意愿。学好这一项的技能,无论对于恋爱、人际关系或职场,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一、聆听&掌握节奏


所有说话招人讨厌的家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拷问型”的谈话者。翻开你和他的聊天记录,10段对话里,其中90%都是他在问你各种问题,小到你爸妈在哪里上班,大到你的收入和私生活。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让你有一种被敌人抓起审问的错觉。


除此以外,我还知道一些“表演型”的谈话者,他们基本不给你说话的机会,全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多牛X,再塞给你一套人生大道理,简直烦到没边儿了。他们不需要正常的交流,而是热切地把每一次谈话变成舞台,给大伙儿来一场免费的脱口秀,只为了能满足自己狂热的表演欲。


你当然可以提问,但是一定要掌握好频率和隐私的边界;不要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要给对方一些说话的机会。谈话节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你们是否能愉快地进行交流。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不讨厌对方,可以尝试微笑、保持友好的表情。


在任何一场谈话之前,都请记得要聆听对方,而不是胡说乱问一气。


二、不要吐槽,要委婉


大概吐槽的风气太重,所以大家开始觉得“吐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有时候,看吐槽的段子是挺爽的,可轮到自己身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尤其被不够亲密的人吐槽,你估计会挺生气的。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相声演员以外,吐槽并不会让你看起来风趣幽默,反而会让人觉得你“缺乏礼貌和教养”。吐槽的讨厌之处在于,你在对方的痛处上撒上一大盆盐,就是为了展示“一针见血的廉价趣味”,它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可能会让事情看起来更糟糕。


即使在拍出《破产女孩》这种片子的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措辞都是非常委婉有礼貌的。在生活的场合中,大家都倾向于“May I ask your name?代替“What is your name?”;男生请客付账时,经常说的是“I will take care of it,请注意“take care这个用法。


你若是希望被认为是一个举止得体的人,那就一定要多多使用敬语和感谢,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多说“请”“麻烦您了”“不知道您是否方便”等礼貌用语。当对方为项目做出了贡献的时候,多说一些“谢谢你在XX方面的付出……”;拒绝他人要求时,你可以态度坚定,但是要采用委婉的措辞,你可以说“真的非常的抱歉,这个事情我确实没办法帮忙,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其他的方法,比如说……”。总之,不要扔下一句话就走掉,要让对方感觉到他是被重视,被尊重的。


三、精准地理解他人的信息


许多人之所以说话让人烦、说不到点子上,往往都是因为不能精准地理解他人所传达的信息,或者是傲慢到已经不屑于理解他人了。


当他人对我们说一句话的时候,实际上是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在回馈这个信息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首先,你要判断对方的情绪,他是开心的,沮丧的,还是迫切需要安慰?其次,你要稍微停顿,在脑海中提炼一下对方说话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的动机又是什么。下一个问题是,对方希望你解决、解答什么问题?


最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有点累,但是坚持思考,你会发现自己说话的能力在很短时间内会获得提高。说到底,表达能力的提高源自于思考。


四、精准地表达观点


A
和你借钱,你勉强说“好”,对方会高兴,但是你就未必了;滥情的EX求你复合,你要是说“没问题”,对方欣喜若狂回家睡了个好觉,从此你的噩梦就开始了。


在说话前,不要为了让对方开心就答应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尤其面对重要的承诺,请摸着自己的心,问一句“我希望这个事情是怎样的?”“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你可以在态度上让对方觉得很舒服,但是在具体决策上,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


在明确好立场后,你需要在脑海里把繁琐的思路用1、2、3的顺序整理出来。当思路和脉络变的清晰后,你再尝试把信息一条一条地传递给对方。


总而言之,在开口前要想清楚,不要着急胡说八道和承诺,更不要把乱七八糟的思绪一股脑地扔给别人。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就像是37°夏天里的一根冰棍,带给人一种清爽的快感;在职场上使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同事和老板也会觉得你更专业,更值得信赖。


五、认同对方的感受


当对方觉得很糟糕的时候,故作高冷的甩下几句“人生就是这样子的啊”“这个就是你的选择”,真的挺让人烦躁的,这些大道理谁不懂,谁又不会说呢?有时候,朋友向我们寻求意见、找我们倾诉的时候,实际上是对我们信任的表现,他们认为这一刻的脆弱是可以和我们分享的。


无论是否能为他做一些什么,都至少先要肯定他的情绪,不要吝啬安慰的话语和温暖的拥抱。


有时候,“被认同”是最好的疗伤药;对于陷入困境的朋友,一句“我懂你”“不要哭,有我在”比任何训斥都更能让他们觉得宽慰。


六、我不是教你阿谀奉承


有人会担心地问,“学习说话”是否等于放弃了真实的自己?


我的答案是,婴儿时期的你哭闹不停,现在的你懂得了克制,是否等于你失去了自我?当然不是,任何人都是随着时光、经历不断进化或退化的,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你。


我们早已经不是青春期的孩子,抱着“我不要失去自己”的借口来躲避修正自己,是一件蛮幼稚的事情。耍酷确实重要,但还是不要在关键的事情上耍酷比较好。


我不认同阿谀奉承和拍马屁的价值观,也不提倡大家做这种事情。“学习说话”强调的并不是这个,它强调的是照顾和理解他人,以及精准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它是一项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技能,就像学习烹饪或学拉大提琴一样。


无论你是否相信,语言终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既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也有本事让你感到万分痛苦,它不仅变化莫测且具有不可预知的魔力。通过和朋友、和爱人的交流,我们渐渐开始相信“我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所以,请好好珍惜人类这项特殊的技能,认真地掌握它、对待它。



第一篇文章

奥黛丽赫本的回信


在《罗马假日》等影片中出演女主角的奥黛丽·赫本,是英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影星,很多电影公司、导演、剧作家都期待与她合作。


一天,赫本收到英国二流作家贾斯汀的剧本,在前言部分,贾斯汀先是大大夸赞了一番赫本的演技,接着称剧本“是为她量身定制的”,如果赫本能出演女主角,“一定会再火一把”!赫本看完剧本后,感觉很糟糕,她不认为自己适合出演女主角,便提笔回复道:“尊敬的贾斯汀先生,谢谢您的抬爱,为我撰写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剧本,只是……”写到这里,赫本停下了笔,她是一个率直的人,觉得自己不该只说恭维话。


为了不违背本心,她决定重写:“贾斯汀先生,你的剧本,我反复看了几遍,但还是未搞懂它的深意……”写到这里,赫本再次停了下来,觉得还是没有把话说清,对方可能会继续纠缠,于是又重新写道:“我见过很多糟糕的剧本,但从未见过如此糟糕的,它太混乱了,让人脑子发晕,连想死的心都有了。”这是赫本对该剧本的真实看法。但她想了想,觉得这样写还是不合适,因为太伤人了,于是决定最后再写一次:“承蒙厚爱,不胜感激,剧本很好,只可惜近两年来我的档期全都排满了,实在抽不出身,希望日后有机会合作。”虽然还是在撒谎,但终归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赫本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回复了。


后来,赫本跟一位闺密谈起此事。闺密笑着说:“看来,你也是个大俗人,到底还是没说真话,把最后一封信寄给他了。”


哦,不,”赫本回应道,“我把4封信装进了同一个信封,然后寄给了他,他爱读哪封读哪封。”



第二篇文章


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你的过分直白


文/李尚龙

之前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什么都好,会关心体贴人,就是不会讲话,每次说话都一针见血,让人听得特别不舒服,但仔细一想,也是对的,久而久之,适应了她的说话方式,大家仍旧是好朋友。

我穿衣服不修边幅,有时候拍戏、上课的时候大家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会偷偷跑来跟我说,导演,你是不是该换一件衣服了。

我很诧异,说,昨天刚换了啊。

他说,换什么啊,不还是那一件吗?

我说,哦,我有两件一样的。


但是每次跟她出去的时候,她就当着几个朋友面前,大声说,李尚龙,看你丫穿的那件衣服像捡破烂的,丑死了,还不换,不知道的人以为你是劳改犯。

我刚准备发作,她说,不好意思啊,我这人说话比较直白。

然后我看看她,啥也不说了。

这种事情其实持续了很多,比如她会直接跟我说,你那个朋友什么玩意儿啊,根本不会讲话;比如她会跟我直接说,你现在越来越胖了,再过一段时间是不是不会走路了?哈哈哈哈!然后后面加上一句,不好意思啊,我说话比较直。


去年,我在家里写剧本,写了三天三夜,写出了现在正在拍摄的《断梦人》,写过剧本的人都知道,自己写的故事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与过去的经历身边的片段息息相关,这个剧本应该是我迄今为止发挥最好的一次,正在孤芳自赏准备第二次大改的时候,电话响了。

那个朋友说,你干嘛呢?

我说,写了一个超级牛逼的剧本,看吗?

她说,发过来我看看。

我说,你等着。

过了二十分钟,她打电话给我,说,我觉得还是和我的期望差的很远,

我看了第一集就没兴趣看完了。我说话很直,不好意思啊。

我碰的一声挂了电话,而那一次,是我们最后一次打电话。

几天后,我给父母看了《断梦人》这个剧本,爸爸跟我说,儿子啊,总体写的还不错,但是第一段吸引力不够,你要抓住观众的眼睛就要增加矛盾。改改吧。

我听完爸爸的话,和乐天导演继续改了三轮,直到上周,剧本通过优酷审查,以及在拍摄阶段了。

后来,我忽然想到,其实朋友和父亲提出的建议是一样的,只是说话方式不一样,但是一向脾气好的我,却和前一个翻脸,而尊重了后一个提出的建议,为什么。

其实,如果我父亲像朋友那样讲话,我一样发飙,虽然我知道他们说的是都对的。

但,我只是接受不了前者。其实,谁也接受不了。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说话特别直白,他们从不顾忌别人的感受,想到什么说什么,也许说的是对的,但是很难让人接受。说的好听点,这个人性格很直白,但说的难听点,这个人情商不够,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同样是一句话,赤裸裸的出现在你面前,和包装后的出现,效果完全不一样。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你过分的直白。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老婆在外人面前直白的指责老公,说你看别人老公赚多少钱;妈妈在饭局上直白发难儿子,说你就是天天在家里上网打游戏;老师当众直接批评学生,说你是个差生一辈子没前途。

他们说完这些话,都很占理的跟另一方说,我很直白,不喜欢拐弯儿,请你谅解。只见另一方尴尬的笑笑,心“两截”了。

很多伤害都不是恶意的,只是你表达的方式不对,你的过分直白,其实会损伤一些最美的感情。这一切,不是让你不提意见,而你只需要表达建议委婉一点,效果说不定会更好。

直到今天,我还特别听一个好朋友的话,哪怕有时候他说的是错的。因为他每次跟我提建议的方式都是这样,你这样做没问题,这样是不是会更好;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考虑一下这个方式;这样太棒了,可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试想,这样会不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所以,记得,再好的朋友,也抵不过你无底线的直白,讲话的时候拐个弯儿。别把自己的口无遮拦当做大气,这只是幼稚而已。



第三篇文章

学会安慰人的艺术


有人病了,有的朋友这样安慰:
你看你!就是不小心!
你身子太弱了!
我就一点事没有啊!

——这不叫安慰,这叫雪上加霜。

有人股市失利,有的朋友这样安慰:
早就劝你不要炒股,这下好,赔光了吧?
炒股,不能太贪婪,及时走掉不就好了?
赔了也不是坏事,这下可以安心工作了。

——这也不叫安慰,这叫给朋友两肋插刀。

有些安慰,听上去要么像是幸灾乐祸,要么像是自夸,安慰的人,可以的确是想安慰的,但因为不懂安慰人的艺术,不仅起不了抚慰别人的作用,反而可能形成伤害。虽说自己人不用多讲究,但不讲究到这份上,友尽也是可能的。当别人对自己渐渐疏远,还不明所以,觉得好心全被当成驴肝肺,其实当初自己的安慰让人肝儿疼了啊——你敢补刀,就别怪补刀式安慰酷到没朋友。

很多人不是刻意补刀,而是想安慰人却不懂安慰,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自己在受伤的时候,别人给出的安慰,也未必到位,他们习惯了这样亲昵但锋利的安慰方式,于是传递给别人,未必是有心伤害,只是出于无知。

有的人,是心有余力不足,恨不得替对方身受,但又无能为力,毕竟这不是能替代的事,在宽慰对方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和行动,于是一味焦虑。

简单粗暴上干货:
1、要想安慰人,自身能力要足。
最好的安慰,莫于过解决问题。别人为什么而难过?别人忧虑什么?有些事情可能是自己解决不了的,但有些事情可能别人解决不了但自己可以。问题得抓根源,不要浮于表面,几句好听的话固然不错,但行动更有力。平常就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关键时刻就会派上用场。一位朋友手术后担心留疤,这个事我也不懂,不过我问了精通美容手术的医生朋友,知道有种进口药效果不错,于是就买了送她。
设身处地,主动帮忙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直接问别人“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别人未必好意思直接说,探察问题主动伸出援手,会更好一些。

2、克制情绪,节制情感。
一位朋友说,有位朋友猝然去世,遗孀不断接到各路电话慰问,有人说着说着就哭起来,遗孀还要反过去再安慰别人。这就真是颠倒了角色,虽然真诚,但是达不到安慰的目的,情绪上该克制的要克制。
有人婚姻出现问题,于是一帮闺蜜大骂渣男如何如何,力劝离婚,结果后来两口子合好了,和闺蜜也疏远了。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可以骂,其他人不可以跟,骂,不见得显示出多有义气,不骂,也不见得不关心,安慰有很多种方式,不见得非得把对方骂个狗血喷头。

很久很久以前,好友离婚,陪着她在城中散步,走了半个城,也不说话,就是默默地陪着走路。她从来没骂过老公,我也不提。那个人慢慢地就被淡忘了。她后来又组织家庭,非常幸福。

3、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坦率来说,有些人的安慰像是表演,只是为了表达“我关心你”、“在你不开心的时候我没缺位”,但有没有给对方贴心安慰,这就不好说。TVB剧集里那句经典的“你饿不饿?我去给你下碗面吃”,虽然老套,倒真也是货真价实的安慰,比开头的那些好太多了。但还不够,为什么?因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没多为对方考虑:别人喜欢吃面吗?如果想吃的是馄饨呢?
任何事情的发生,当然有原因,不要事后诸葛亮,显示自己的英明,埋怨对方的失策,因为事情已经发生,埋怨无济于事,何况对方心里已经很难受,与其提醒,不如转移注意力。

4、倾听和陪伴。
轻轻握住对方的手,拥抱,倾听对方的诉说,不打断,点头回应,帮对方擦去眼泪,做饭给对方吃,赠送音乐和书籍,做其他能够转移注意力的事情,不抱怨,不显示厌烦,如果觉得有些话不方便开口讲,写电子邮件或者写在信纸上,传达心意,帮对方分析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议的解决方案,帮对方连接可用的资源,阻止对方做伤害自己的事,必要的时候,硬拉上对方一起去运动、感受自然。

人生中谁都会遇上艰难的时刻,陪伴朋友熬过艰难的时刻,以温暖和细致的呵护,帮朋友走过漫漫长夜,共同奔赴黎明,这样的安慰,才是真正动人的安慰。人生的长河中,因有这样的安慰,而暖彻心扉。



第四篇文章

存在感,不一定是锋芒毕露


前段时间,和一个姑娘在海边散步。

 

我们聊了很多,关于过去,关于现状,关于未来规划。她跟我说,她觉得自己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人,担心别人会记不住她。

 

确实,她性格不算活泼,长相也不算惊艳,但我和她相处的第一天,就对她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在心里想:怎么会有这样好的姑娘啊,真是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

 

那一天算是我入职的第一天,正好赶上他们公司年后的第一次会议,开完会后是元宵节的聚餐。

 

大家热热闹闹、谈笑风生,而我面对的是几十张全然陌生的面孔,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

 

那也是我认识这位姑娘的第一天。她似乎是看出了我的不自在,也没多言语,就一直默默照顾着我的感受:告诉我该坐在哪、卫生间在哪、给我夹菜、帮我拿餐巾纸,站在我旁边以防我尴尬……

 

她没有多说一句话,却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柔的力量。

 

这怎么会是没有存在感呢?在我的理解里,存在感不是锋芒毕露,而是一种让人舒适又信赖的感觉。

 

《红楼梦》里,凤姐刚出场,就抢尽了风头。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一进来,便携着黛玉的手,盛赞“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提到黛玉母亲去世了,凤姐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劝了一句,她又忙转悲为喜。

 

紧接着,她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

 

凤姐一连问了一连串问题,看似关怀备至。可我却觉得,这样的关心,其实没几分真情,没多少温度。

 

会做人”,不一定是要八面玲珑舌灿莲花,而是能不声不响地关怀和照顾对方的感受。

 

不是只有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才有存在感。哪怕你没有光芒加身,你的一举一动,也总有人能看到的。

 

我之前认识一个朋友,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别人有一丁点异见,他都要抗辩到底。

 

确实,大家都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突兀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聊的只是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他却非要上纲上线,一定要让自己“赢”,让一次轻松愉快的聊天变得很疲惫。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三三两两和他渐行渐远了。我们和朋友聊天,只是为了打发时光,而不是想把每一场聊天变成一场艰难费力的辩论。

 

存在感,不是你“赢”了所有人。一段好的关系,是让彼此在相处中都感觉到舒适。

 

还有一个朋友,很爱引人注目,对自己的“毒舌”引以为傲。观点尖锐,喜欢用刻薄的语言去讽刺她看不惯的事。

 

她以为自己“存在感”十足,殊不知,别人只觉得她锋芒毕露。

 

比如,她经常说谁谁是“low逼”,谁谁是“装逼”,谁谁是“傻逼”。

 

再比如,她看到一个朋友穿了身新衣服,当面盛赞她穿这件衣服有多美多漂亮,恨不得把对方夸上天,全场都只听得见她喧嚣的溢美之词。

 

可是一转身,人散尽了,她便说:“呵呵,她那么胖,还穿那么鲜亮的衣服,真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她在众人面前凭着花言巧语出了风头,可她这种当面嘴上抹蜜、背后插人一刀的行为,却总让人觉得芒刺在背。

 

有的人,没事时喜欢在朋友圈里到处点赞,东评论一句西评论一句,比谁都有存在感。等你有事找他了,他就立刻变得很忙,让你再也找不着。

 

真正的朋友,平常很少联系。可一旦你遇上了难处,他会立刻回复你的消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你。

 

所谓的存在感,不是你有没有出现,而是你的出现有没有价值。

 

有存在感,未必是要个性锋芒毕露、甚至锋利扎人。翩翩君子,温润如玉,真正有存在感的人,反而不会刻意去强调他的存在感。他的出现,永远都恰到好处。

 

我所欣赏的存在感,不是长袖善舞巧言令色,而是对他人的真心关照;不是锋芒毕露计较胜负,而是让人相处得舒服;不是时时刻刻聒噪不休,而是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别总急着出风头,希望你能有恰到好处的存在感。




第五篇文章

《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池莉

我对话语的警觉是在十几年前产生的。那是在我从医的第三年,也就是我医生生涯的最后一年,那个夏天伤寒病大流行。为了追踪传染源,我在整整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里,与所有的伤寒病人谈话,可是我仍然没有寻找到传染源。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发现找不到传染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病人的主诉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

 

撒谎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人们不用撒谎,他们的话语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真实,在这个不真实的话语疑团中,所有的语锋都指向多重岔路,结果是搜寻者必然误入陷阱。我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更喜欢文学,但是也不排除我对口头语言的厌烦和对书面语言的信赖。


更深的醒悟姗姗来迟,那已经是90年代中期。我在德国见到了一个久违的朋友。她是90年代初嫁给一个德国人的。她的故事当时很轰动。轰动的原因并不在于她嫁了一个老外,而是因为她一句德语都不懂,还有,她的长相比较难看。我们没有办法理解老外的选择,我们就试图理解她的选择。但是她是一个寡言的女孩子,在我们几个好友的不懈追问下,她简单地告诉我们,她选择这个老外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在中国嫁不到一个这么英俊这么文雅这么体贴的男人;而她此生的理想,就是想要一个体贴她的男人,想要一栋舒适的房屋和爬满青藤的小花园,所以,她宁可放弃话语。当时,我们都认为她的牺牲太大了太大了。我们都一致地认为她为自己难看的长相和接近于痴人说梦的理想付出了人生最惨痛的代价。


转眼就是我再次见到她的90年代中期了。这一次她带给我的不再是轰动而是震惊。她依然没有变得漂亮,但她生育了两个非常漂亮的混血儿。我们坐在她家大花园的木椅上喝咖啡,青藤果真爬满了她的篱笆。花园的远处,她的小女儿在荡秋千,儿子则在很开心地与他老爸踢球;花园的近处,是她的油画画架。


我的这位朋友,依然只能说最简单的德语,但是她的神态已经深刻改变,安详得如同在富裕安定的生活中过了三辈子一样。显然,她不仅没有付出人生最惨痛的代价,而且顺利地达到了她的理想。她深有体会地对我说:“说话不重要,最简单的对话足够管用。亲密的人之间,更重要的是眼睛,是表情和动作。你认为呢?”


我认为我朋友的人生体会是一种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种真理。那一天,我回到我居住的饭店,坐在窗前,望着德国幽静的绿树成荫的居民区想了很久很久。我想:这个世界上最普遍的矛盾和麻烦难道不都是话语引起和造成的吗?一个人的话语只是在出口的一瞬间具有真实性。可这一瞬间眨眼就过去了。重复者和传播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各自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因素都能够改变话语的顺畅流通,使之产生多重意义。于是,我们的生活中便充满了絮叨,充满了解释,充满了流言和蜚语,充满了隔阂和攻击,也充满了谩骂和扯皮。想想多么无聊啊!


其实,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但凡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你们不用说话。你们即便说话也是一堆泡沫,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看起来很美丽,其实它仅仅是你们情感交流的衍生物,过去了也就消失了。发生了就永远不会消失的是拥抱,而诺言注定会随风而逝。没错,事情就是这样的。




责编:半亩花田

与您共赴心灵之约
千里共良宵
每天午夜时分
人生在音乐中升华
岁月在电波中流淌
千里共良宵
微信号:qlglxwx
邮箱:qlglxwx@126.com
微博:@千里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在线收听或下载节目录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