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曲赏析 >月光下的六便士

月光下的六便士

2022-04-19 19:59:41


写这篇之前,我没有看过《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缘于一位知心旅友给我写了一篇美文,于是我决定用姐姐这篇文来作为引荐文:


  “ 工作已有几年时间,慢慢适应的职场和生活给予我的不是麻木的习惯,而是一波又一波的困难和挑战。在体会这征服过程的同时,不适感也如这蒲公英的种子,遇到条件就生根发芽,挥之不去。回望心间的这些野草,最刺痛的莫过于理想向现实的妥协,每经历一次都仿如云间的彩虹被打落尘埃,实为人间惨剧。这又让联想到了高中时代读过的那本《月亮与六便士》,那位为了追求理想抛弃妻儿及优渥生活的画家。”



虽然仅一面之缘,旅途中交流也不算太多,反而是后来的这些日子会彼此聊一些话题。在我的映像中,这个高学历的博士姐姐不仅阳光开朗,脾性温和,也是个很有追求的女孩。如今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她一直在学画画,而且画的那么好。她还说要为我的订阅号画个人物头像,我想也许在她心底,也希望活成像书中那个画家一样,自由抛开尘世烦恼,追求灵魂的渴望。

后来我就辗转去收集了这本书的内容,剧情不是惊心动魄,不是引人入胜,不是丝丝紧扣让人欲罢不能。这就好像把葵花子种进泥土里,看起来平平淡淡,破土而出后却向着太阳灿烂的无以复加,最后还会留下千百颗种子的大丰收。

最喜欢里面的三句话。

" Good-bye, my dear. I'm grateful for all the happiness you gave me in the past. "

“再见,亲爱的。你过去给了我那么多幸福,我感谢你。”

"It seems to me that when vanity comes into love it can only be because really you love yourself best."

“我觉得,在爱情的事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你还是最爱自己。”

"I wish that poor Strickland had been still alive. I wonder what he would have said when I gave him twenty-ni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francs for his picture. "

“我希望可怜的斯特里克兰德还活着,我真想知道,在我把两万九千八百法郎卖画的钱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会说什么。"


主人公生前欠了说这句话的寇汉先生两百法郎,没有偿还但是送了他一副描绘寇汉先生种植园的画作,当时主人公的作品和梵高一样,在生前根本无人问津,可他死后,这幅画却卖了三万法郎。


我不算懂艺术,更多的时候我分不清那些摆在艺术馆或者展览厅的马桶是一种优雅的艺术控诉,还是装模作样的皇帝的新衣。但自从看了最会讲故事的毛姆写的这本《月亮与六便士》,我不但喜欢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更爱上了高更。因为这个人物,便是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 高更的生平未素材塑造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吗?如果你是一个伦敦证券的经纪人,人到中年,过着优渥美满的生活,在夜校学习一年绘画后,却突然有一天着了艺术的魔,放弃一切看起来拥有的,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过着最原始的生活,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

镜头切回,当我们在大夏天吹着不够冷的冷气抱怨客户的难缠时,多少次恍惚间会有那么几次不切实际的幻想过自己的诗和远方,但是马上又摇摇头:等这个项目谈下来我就重拾自己的爱好,等存够了钱再潇洒的追求自己想做的事,等把这份工作吃透了再休假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知道这样的你和这样的我一定会特别不理解那样的斯特里克兰德,但又不得不承认在我们内心深处绝对暗藏着对他的羡慕和崇拜。我记得《月亮与六便士》的最后,书里的主角斯特里克兰德瞎了眼睛疾病缠身饥肠辘辘依然不停在墙上作画的场景,那个画面太震撼,震撼到我每次都无法仅凭几段文字而详细的想象出那个确切的画面。我就是这样被吸引着去想要了解保罗 高更的,他比斯特里克兰德更让人亲近,也更破碎,更自由,更丰满。


高更的一生注定是传奇的:在暴风骤雨中诞生,拥有显赫的家族身世,在融汇了高度文明和野蛮,奢华和脏乱为一体的城市成长,被老师评价:这个孩子将来不是白痴就是天才 ! 17岁以浪子的身份追求一种高贵的野蛮人的方式生活,终于找了体面的工作,结婚生子,却为了艺术抛下一切,和梵高有过惊心动魄的62天的友谊。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也与他有关,痴迷于塔希提岛的自然与原始,更对当地女人痴迷。最后贫病交加,经历了几次病痛的折磨后,试图。临死之前留下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到哪里去?》这幅著名的画作。



再引荐旅友姐姐的原文:

   

  “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会儿读就是当故事读,轻轻拂过心间,即使有些感慨也不过是矫揉造作罢了。可是如今,经历一些人事、拥有一些阅历后,再回首那些情景,已然更有滋味。幸运如我,数年的打拼亲友的支持换来了较好的工作和生活。可是,太美好的幸运却慢慢失去了真实,现实的鸿沟让我只能隔着梦境与她相会。我不否认自己的好运,然而,这现实就如同原因不明的阵痛时时发作,令人痛不欲生。我彷徨过、迷茫过、不甘心过,那本来属于我的月亮啊,它怎么就只剩下沟渠里的倒影,徒留丢在泥土里需要自己弯腰去捡拾的便士?我陷入深沉的痛苦,不能自拔,越想越绝望,好像高更的召唤也在脑海中响起。我想,这种落差是每个社会人,都曾有过的体验吧?但是,我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从我生下来开始,我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人,我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员:小时候,我承载着父母亲人的爱活着;读书后,我肩负着理想、父母老师的期盼努力着;工作后,我扛着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奋斗着。没错,我从来都不是真空里的人,我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都将以某一种形式影响到其他人。所以,我不能够,自私地只为了抓住那月亮而活着。因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为了肩头的那份责任,在低头捡拾着带泥的便士。而那些条件优厚的人们,也是因为前人的低头才得以接近月亮。揣起这种横向思维,我发现,我没有特权可以被豁免!
说起那些条件优越的人们,关于便士和月亮的关系,我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成全:正是因为前人努力地捡拾便士,才有了后人更接近月亮的距离难道不是么?而那些触及月亮的人,又何尝不需要便士来养活自己?是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而高更对月亮的狂热追求是值得敬佩的,但这应该更适合被留在记忆里。事物永远是螺旋发展上升的,生活在这尘世里,我们依然会因为月亮和便士而痛苦挣扎,何不在一个明月夜,拿起一枚便士,月光下的它仿佛明月尽在掌心,鼓励着我们向月亮迈进!”



写的真好,可爱的姐姐,曝光一个聊天截屏,很早拿到了你的美文,很抱歉一直到休假了才零零散散的写出了这篇文字,我希望我能很认真相对全面的了解后并且不辜负你曾经深爱的文字。我不能完全了解你内心的想法,但好像也能体会那种心境,剥开重重迷雾,我们在生活面前,的确不够勇敢。

“ 你心中的月亮,也会在无数个夜晚熄灭,它不及六便士给你温饱,岁月把钢镚磨的尖锐,信仰与自由铺在月光下的小路,是疯魔般灿烂还是懦弱般隐忍,你选择你失望你绝望然后重新给自己希望,月光再亮,也照不透黑色的灵魂,月光所照耀的地方沉默的渗透着无知以及一无所有,黑夜将再次绽放。”



大多数人这样度过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为狂妄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

很多人在现实中总是迷茫,是因为抬头看不见满月星辉,低头也捡不到六便士,于是这一刻让他们无所适从。看清现实其实很容易,但看清现实后依旧充满勇气才是真正的勇士。就像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是冷酷的,自私的,残忍的,可恶的,孤独的。可是这却掩盖不了他的伟大。他的伟大在于他孤注一掷的走上探寻梦想之路,他对金钱无动于衷,对名利不屑一顾,困苦打不倒他,嘲讽摧不毁他。终其一生,斯特里克兰德都是一个灵魂的跋涉者,朝圣者。他用着使徒般的狂热去探寻内心疯长的创作本能,他用最虔诚的心去画出自己梦想的蓝图,他超脱于世俗之外。在绘画中,他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模样,他的灵魂得到了安宁,内心生出了平和与喜悦。所以,一切物质上的困苦和外界肤浅的嘲讽在这独特的散发着梦想之光的灵魂面前,都渺小如尘埃。


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看见尘埃,有人看见月光,有人终其一生都在追逐星辰。


作者最后说:“

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内心得到安宁就是作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真正意义的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些什么,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所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吧,抛开别人的眼光,倾听内心的声响。



这不由让我想起毛姆曾说的一句话: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


 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感谢费腾姐姐的分享,送一首我超爱的《红头发》

                      

                                                                    天亮跟你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