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曲赏析 >慢聊 | 苏州印象:你是“怎么”留在苏州的?

慢聊 | 苏州印象:你是“怎么”留在苏州的?

2022-07-13 20:09:25

▼ 文/ 杭鱼鱼   图/ 杭鱼鱼、Moffee 

1


在沧浪亭名贤祠中,记录着五百位苏州古代著名先贤,始于春秋,止于清代,约一半为外来者。其中有在苏州做官暂留苏州的外地人,也有很多从外地迁入苏州定居的名人。可见自古以来,苏州便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外地人源源不断迁入。


早在2011年,苏州便已经达到了常住人口千万的规模,其中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地人口。甚至网传在苏实际人口数达到1300万,成为国内仅次于深圳的第二大移民城市。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17年苏州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8.4万人,全市户籍人口691万人,而户籍人口对比2016年净增12.8万。(数据来源:《苏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苏州人,在几年前开始成为外地人在这个城市里一个新名片。大家来自天南海北,相聚于苏州这座古城,开始了自己人生的重要阶段。离开一个故乡,在另一个故乡如何生活,大概是每一个新苏州人需要自洽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苏州印象,以及“我是‘怎么’留在苏州的。“


2


忘了那是九几年的夏天,刚上小学没多久的我,放了学就迫不及待吃饭做作业,然后晚上等着看那部新加坡和江苏合拍的电视剧《情丝万缕》。那个年代,是新加坡剧当红的时代,而这部与中国有关的新加坡电视剧,更是让人追得停不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发生在新加坡和苏州,以新加坡在中国投资企业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范勤一生的遭遇,以及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那里面的苏州,像个老迈的阿婆,温和又迟缓,丝毫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那部剧播放的期间,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正在经历一场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变革——1994年2月,,宣布正式成立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此后,苏州便翻开了新的篇章。

(图片来自网络新闻图)


当时的我,只是那个对着电视剧犯花痴的小学生,只顾着和小闺蜜讨论着剧中女主的坎坷命运及坚强聪慧,浑然不知命运的大手已经在身后埋下了伏线。

 

在18岁以前,我的脑子里没有想到过江苏省,高考志愿里也没有憧憬过江苏的任何大学,除了北京上海外,我的计划里只有成都重庆。

 

但是命运就是这么阴差阳错,高考志愿填报偏差,最后我来到了苏州,又因为其他一些外因,使我错过了第一志愿专业。

 

大一整整一年,我都沉浸在对于大学和专业的不满情绪里,再加上离家的愁绪以及一直绵绵不断的江南烟雨,让人更加不快。于是,整个人就被负能量包裹着,顺带着讨厌苏州,讨厌甜不拉几的饭菜,讨厌观前街阿姨“不买不要碰”的尖利嗓音,讨厌陈旧低矮的基建。


后来,我才发现班上有一群高考志愿失利的高分学霸时,我才知道自己得到的也算是侥幸。接受了这样的结果,我便接受了大学的生活,接受了苏州。


然后,我也慢慢发现甜甜的饭菜也有它的可爱;清淡的口味也有它的本真;苏州话也不是只有阿姨的大嗓门,还有小娘鱼的软糯腔调;古城区除了老旧,还有它独特的风韵。


3


如果说大学四年只是让我浅薄地认识了苏州,那么毕业后的生活,让我深入地了解了苏州。

 

很奇怪,毕业的时候我哪里也不想去,只想留在苏州,虽然那时老家有一份现成的工作。大概是一线大城市的快节奏和费时交通让我一想就头疼,其他一些城市的效率和行业种类的局限让我没有念想,冥冥之中,觉得适合自己的城市是苏州。当时毫不犹豫地拒掉了家里那份的工作,晃晃悠悠歪打正着就了业,自此在苏州留了下来。第一年,还频频接到上海的猎头电话,偶尔也动摇一下,权衡再三还是拒绝了,坚定地留在了苏州。

 

从那以后,我开始了真正融入苏州的生活。


因为工作的关系,园区新区吴中相城到处跑。闲暇时间,约上好友,随意闲走。古城区是温柔乡之所在,我喜欢穿街走巷,拿着相机定格每一处自认美好的风景。


喜欢吃遍苏州,也玩遍苏州。哪里新开了个咖啡店,去瞧瞧。哪里开个新餐厅,赶早就要去尝尝鲜。哪里新开了个商业,去轧轧闹猛。外地朋友来苏州,我总是不遗余力给他们安利这个城市,

“来来来,我带你去好好尝尝苏州菜。”

“苏州菜甜?哦唷,啊有无锡菜甜格呀?我帮倷点个清爽点格。”


自小不喜面食的我,在苏州学会了早起去老字号面店吃一碗苏式面,还学会了必点一份姜丝。


办理了园林卡,以前一年只能派上一两次用途。现在爱上了逛园子,随身带着园林卡,去市区办事的时候也会顺便逛一趟。


曾经让人云里雾里的苏州话,也变得亲切许多,甚至也听懂了七八分,跟老阿爹阿婆偶尔也会扯几句洋泾浜苏州话。园子里听听小曲,晒晒太阳,看着光影流转在白墙黑瓦之间,适宜得很。


喜欢看话剧,去科文中心。爱听昆曲,去昆剧院,给卖票的朋友打个招呼:“第一排哈,好拍照的位置。”水袖翻转间,读《牡丹亭》的传奇、《长生殿》的悲伤、《玉簪记》的欢喜。


喜欢看展览,去苏博看过云楼文物看吴门画派看文征明,去苏艺看达利看画展看当代艺术,还可以去诚品去文化中心等等……


想吃大闸蟹,可以去阳澄湖一饱口福。也可以在阳澄湖畔,闲适放空,看湖水与斜阳相映。


想放风散心,开车去太湖大道,穿过长长的太湖大桥,去到湖边古村,或是坐在湖边的咖啡店里,望湖发呆。也可以去上方山大阳山穹窿山,登高望远。


想读书,去市图书馆,去社区读书站,去诚品,去凤凰书城,去钟书阁、慢书房、西西弗……找一个角落坐下,用书本将世界隔离在外。

想吃夜宵,去庄先湾路,去学士街,去齐门北大街,去未来城……忙碌之余,偶尔也想来一顿重口味,就着小龙虾和啤酒的酣畅,在夏夜晚风里让胃口放纵一场。


想品味市井生活,去古城区,去老街里……看电瓶车从身边飞快驶过,看斜阳慢慢从黑色檐顶落下,看路边行人悠闲走着。


想看看夜色,去李公堤、月光码头、平江路、斜塘老街、十全街、护城河……在流光溢彩、清风明月之间,任由思绪浮游天际。


而我最喜欢的夜色,是晚上行车在高架上,细细打量的这座城市:

它已经褪去了岁月的老迈,变成了步伐轻快的小娘鱼。霓虹闪烁,遍地开花的商业体在给这个城市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只是看着略显寂寥的古城区,又有些许惋惜。

(图片拍摄:Moffee)


4


这是我迄今为止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它的脉络在我心里清晰可见,它也慢慢地长在了我的身体里。它好了,我也会开心得觉得脸上有光。它不好了,我也会觉得担心为它捏一把汗。在这十多年里,它看着我一路成长,我也看着它一路狂奔,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十年,成就了今天的苏州城。

(图片拍摄:维生素)


苏州像个大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它有着比一线城市慢的节奏,但又有超过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效率。


背倚上海的地理优势,让很多资源溢出来到了苏州,虽然也包括了房价。因为与新加坡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有了接轨国际的行政效率和发展模式,一跃成为苏州几个区的领头羊。


而在园区的这种领先之下,苏州其他几个区也奋起直追,形成了良好的城市整体发展氛围。2011年苏州市政府提出“一核四城”苏州现代化大都市发展规划,更是坚定了其大城市的定位和方向。


苏州人的低调、务实的性格,也赋予了这座城市柔中带刚的性格。随着人才引进政策的深入,这座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更加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核。它越来越包容,越来越有魅力。只希望,在一路向前的进程中,它不要失了初心。

(图片拍摄:Moffee)


苏州又是个典型的小城市。在北上深那样的大城市,因为城市的空间距离和快节奏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有很多蜻蜓点水的泛泛之交。而即便是同学朋友之间,一年到头想要多聚几次,也实属难得。


在人情和人脉上,苏州的圈子更像小城市。在苏州,随便聊几句,就可能会遇到熟人的朋友、朋友的同事、同学的朋友之类,人际关系都是交错连接,让人觉得亲切。一说起某个圈子某个行业,”你认识某某哇?“”啊呀,那是我学长呀。“四处闲逛,说不定都能偶尔认识个熟人。所以我常常和朋友开玩笑说道:“苏州太小,别干坏事。”


我喜欢人与人之间更近的距离,我也喜欢多年老友联系密切的关系。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苏州不够国际范儿,但我觉得这正是它特有的、大城市所不具备的温情。

(图片拍摄:Moffee)


前几年,苏州邀请宁浩导演拍摄了苏州城市宣传片《时间的重量》,用故事的叙事手法展现了苏州的风貌。那里面的苏州,有着园区的新,也有古城区的旧,有些新旧的割裂,也有些许片面。当时的我包括身边的外地朋友,对这部片子赞不绝口,只有苏州的土著朋友们频频发出“这不是我所认识的苏州"的感叹”。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当时我甚为不解,后来才明白,真正的苏州的美,在日常中,在生活里。


这是一座将古典和现代融合得当的城市,这里安放得下生活的雄心壮志,也守得住内心的无用与闲适。当你在高楼大厦里经历了职场风云之后,可以在园林的流觞曲水间看姹紫嫣红开遍。当你在市区的狭小和逼仄里觉得烦闷时,亦可以到各个开发区新的行业产业去拥抱世界。你可以选择努力拼杀跻身精英之列,也可以甩手在市区小巷里偏安一隅。


这是一座让文艺和务实相得益彰的城市。在这里,文艺并非无用的代名词,而是这座城市代代流传的手工艺,是锦瑟年华的翻转,是精工巧匠的传家宝。昆曲、苏绣、缂丝、古扇、丝绸、玉雕、核雕……各种丰富的非文化遗产,在这座城市延续着。新一代的传承人不断为传统的文化艺术作品加入了创新元素,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文艺不仅仅是文艺,也可以是务实的产业。


这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进一步可以重温旧时光,退一步可以来到新都市。日本料理麻辣火锅和苏邦菜都活得生机勃勃。玉雕和刺绣是奢侈品,但也没高高在上。制造业和文艺界也可以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博览中心里展示着新的制造科技,年轻的文艺情怀不会被嘲笑,而是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店。城市和乡间并不遥远,让人在都市生活之外拥有了休憩疲惫的小桃源。


除却这些,更多的苏州风景停留在小桥流水边,在粉墙黛瓦间,在街角小巷的车水马龙,亦或是油盐酱醋里。苏州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不显山不露水,却浸润了每一块古巷方砖,不动声色。也许你不喜读书,但当你走过桃花坞、路过寒山寺,或许也会想起那一两句”桃花庵里桃花仙“”姑苏城外寒山寺“。也许你不爱诗词,但当你去到园林,总会从牌匾上看见一些风雅名句。也许你性格刚硬,但走过路口看到一树花开,你也会有所触动。


当然,苏州并非完美,比如懊糟的黄梅天,一年四季不断的雨,冬日刺骨的湿冷以及夏日高温的暴晒。但是,在我眼里,这些缺点都被苏州带给我的那些美好所抵消了。


5


我心中的苏州,大抵如此,不知与你心中的苏州是否相似?读到此处,想必你也知道了我喜欢苏州。不置可否,所以才有了”慢城纪“这个公众号。


在这个频繁迁移和流动的时代,故乡的概念变得稀薄,漂泊的异乡人越来越多。也有许多人,在远去的故乡和生活的城市之间有一种心理上的撕扯,难免患得患失。


所以有些朋友会对我说:“我喜欢苏州,但始终感觉自己是外来客,在苏州没有归属感。回到老家,又感觉自己是异乡人。”


朋友们也常常好奇:”你怎么这么喜欢苏州?“


我想大概是因为在这里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也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的诸多变迁,有一种共同的参与感。且越来越发现,苏州这座城市的气质与我自身的性格不谋而合,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也算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


同时,我认为爱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无论身处何方,爱脚下的土地以及生活的周遭,才是我们生活得愉悦的前提。人与城市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来自同样的相处法则。去亲近对方,对方才会亲近我们。在这互相走近的过程中,才会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会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大家常说:“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


离开的是失去的,当下的是拥有的。珍藏每一段过去,拥抱每一个现在,我想这是与生活和解的最好方式。愿大家能够安放好故乡,也到得了远方。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也想知道,你是“怎么”留在苏州的,欢迎留言。




关于苏州还有这些:

慢城 |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这场大雪里最美的姑苏城,我见过了

慢城 | 金鸡湖喷泉回归,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的湖西烟火?

慢食 | 开家小店,荒度余生?这家饺子店让我明白:用心比情怀更重要

520 | 我在你家楼下,等你一起吃火锅

慢城 | 苏州春天:这一树一树的花开,是江南赠与你的温柔

慢食 | “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文末福利)

慢城 | 重走十全街,不变的昼夜与梦

昆曲 | 女神不高冷,你也别矜持

苏大|恋恋风尘里,一梦三四年(下篇)

端午记 | 葑门横街——江南市井的烟火人间


投稿地址:manchengjisz@foxmail.com,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并关注本号。

杭鱼鱼,半吊子的码字女青年,读书不勤,游历不多,偶尔拍照,闲时画画,一直在苏城胡吃海喝。欢迎关注公众号,听我胡扯闲说。


除标注图片外,其余图文原创,禁止抄袭和盗用,有转载需要请联系后台。


做有心之人,写有趣之事


慢城|漫记|慢时——慢城纪

扫码关注并转发